曾幾何時的三小隻,何曾為了朝堂上的事兒愁過?
他們每日只想著怎麼玩,怎麼與自家老子作對。
可轉眼間,坑爹的三人組這三小隻都已經長得這麼大了。
而一直被這三人視為假想敵的唐初三流氓也都不年輕了。
三人中,年紀最大的程咬金已經四十三歲,年紀最小的李世民也有三十五歲了。
這三個傢伙在不知不覺間,就真的變成了老頭子。
……
貞觀六年,三月……
李世民南下前往岐州。
而與他同行的,除程咬金等一些近臣外,還有一杆皇室成員。
後宮,無外乎以長孫皇后為首,韋妃、楊妃等。
弟魯王李元昌,子蜀王李恪、齊王李佑,女長樂公主李麗質、清河公主李敬。
這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前往岐州。
唯有李承乾與李泰這兩個傢伙被留了下來。
而真正,讓李承乾警覺地是,李世民在走時不止給了李承乾監國之權,還給了李泰輔國之權。
李承乾又不是傻子,他怎能看不出這番操作是什麼意思?
畢竟,他是來自後世的,宮廷劇也看了不少。
對於皇室的一些操作,也早就瞭然於胸。
漢有三子爭位,隋有兄弟相殘,清有九子奪嫡。
雖然這些事兒看似不相干,但羅列到一起也不難看出來。
無外乎是當代皇帝覺得,自己的兒子們都很優秀,傳位給誰都可以。
但同樣的也因為這些兒子的優秀,一旦傳位給其中一人肯定會引來旁人的不滿。
搞不好整個天下都得被搞得亂套了。
故而皇帝就會有意識的將這些個傢伙擺在明面上,放任其去鬥去爭。
這樣不僅能檢驗這些個傢伙的真正本事,同樣也可以讓他們在互相爭鬥當中增長經驗。
當然了,李承乾與李泰這倆人放在一起,說是互有長短也不為過。
李承乾能作詩,李泰也可以。
李泰文采出眾,李承乾也不遑多讓。
李承乾擁有李泰所沒有的大局觀以及出色的政治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