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四年,七月下旬。
大唐的進攻腳步被三番聯軍阻擋下來。
不論是西路也好,還是南路也罷,皆停滯不前。
李勣與李孝恭皆傳回書信,詢問李承乾的意思。
說來也好笑,這倆人的年歲加一起都快八十歲了。
可他們行軍打仗,竟還要詢問李承乾這個小毛孩子的意思。
當然,這也不全是因為李承乾的身份。
而是因為他開始的戰略部署,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縱橫謀劃的深遠路線。
正如下棋一樣,李承乾在最開始接手戰局時,就已經把接下來的每一步都算好了。
若是他們倆輕舉妄動,一旦打破了李承乾現在的計劃,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再者說,不論是李勣還是李孝恭。
他們倆都是同樣的性子。
典型的不貪功,卻也不背鍋。
功績給一些就行,但鍋是絕對不背的。
而李承乾自是早已料到了現在的情景,故而在兩人傳回書信後。
他便將早已擬好的書信給兩人送了回去。
李孝恭率先接到書信。
在看過書信的內容後,他亦是滿面驚訝。
顯然是有些搞不懂李承乾為何這樣安排。
立在一旁的李崇義有些不解,忍不住開口詢問道:“父親,殿下是如何安排的?”
“你自己看吧。”
李孝恭隨手將書信遞給了李崇義。
當李崇義看過一遍之後,亦是跟老爹同款的驚訝表情。
書信上寫的很清楚,要求李孝恭繼續率軍向前推進。
而李崇義則是要帶領五千人馬原地待命,等候李承乾接下來的吩咐。
這態度已經很明顯了。
擺明了就是要有更重要的事兒,交給李崇義去做。
這是對於李崇義的信任,同樣也是對他的一份考驗。
見李崇義那表情。
李孝恭搖頭苦笑聲,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看樣子,殿下是有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你去做。”
“你可切莫辜負了殿下的這份心意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