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一菩提,一茶一世界。”
翻開上古遺卷,第一頁寫著這一句話,好簡潔的妙語,卻是道破了茶道玄機。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這一切自是一種心境,心若有知,便會懂得,如若懂得,便會慈悲,便會尊重一花一木的世界。
而上古遺捲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一樹一菩提,一茶一世界。
或許,能夠了悟這一句話,足以參悟茶道。
果然是高深,難怪會出現在不周山之上。
陳龍被開宗明義的這一句話,頓時有一種醍醐灌頂的徹悟,是啊,從一開始,自己喜歡喝茶,無非就是追尋茶中精髓,茶中奧義。
要說茶到底何為道?歸根結底,不過就是一茶一世界。
茶道亦不過如此,是心境,是靈魂的昇華。
可是,冥冥眾生,又如何能夠勘破這一樹一菩提,一茶一世界?
萬般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別說陳龍只不過是一位愛喝茶的人,縱然是茶祖神農,也未必真正參悟茶道奧義。
茶道系統將其從幾千年後的現代文明帶入這樣一個遠古時代,追本溯源,問道茶祖,其間之道,又在何處?
難道是這一本上古遺卷所闡述?這就是他所問道茶祖給出的答案?
陳龍迷茫了,亦或者說,茶道根本就不存在,千百年以來,茶只不過是人們飯後的飲品,終究不存在什麼天道?
好一句:一樹一菩提,一茶一世界。
陳龍忍不住好奇,繼續翻開第二頁,想要從這本上古遺卷中找到關於茶道的終極奧義,或者說,得以找到一個讓他大徹大悟的答案。
第二頁也是言簡意賅,同樣是兩句話:人分三六九等,茶有三道六品。
我去!
要說人分三六九等,倒也說得過去。
因為浮生螻蟻,看似細屑碎末,渺小微不足道。
但人活於世,立足於天地之間,早已是被各種規則,分為三六九等。
尤其像現代社會,各種二代,官二代、富二代、窮二代,又有各種人族群分類,屌絲、矮矬窮、高富帥、白富美,層出不窮的網路詞彙,已然三六九等。
只是說茶有三道六品,放在這遠古時代,是否有些說不過去?
最起碼,茶喝三道,是出自三毛所說的,茶喝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如清風。
為何在這上古遺卷中,也出現了茶有三道之說?
抑或說,早在人類祖先開天闢地開始,就已然將創造的萬事萬物品性歸屬於不同,因為不同,才夠精彩。
陳龍參不透茶有三道六品,或許,上古遺卷所說的三道六品,未必是他所熟知的,茶喝三道,茶有六品種,以茶問道,以求天道,斷然不會這麼簡單,他只好繼續翻下一頁。
然而,卻是空白一片,他愣住了,繼續翻開下一頁,依舊是空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