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等語,證明了墨家思想曾經在中國的輝煌。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
它也是唯一正面對抗儒家的周代知識群體,由於墨家在仁義上無法駁斥儒家的仁義,只能從操作性,實用性,與功利性來否定儒家的仁義道德。
因為墨家思想獨有的政治屬性,兼之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官學勾結政策,墨家不斷遭到打壓,並逐漸失去了存身的現實基礎,墨家思想在中國逐漸滅絕。
一直到了清末民初,學者們才從故紙堆中重新挖出墨家,並發現其進步性,可惜因為長達一千多年的打壓,墨家的經典流出下來的已經萬不存一了!
近年來經過一些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學說中的一些有益觀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墨家學派的《墨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接近於科學啟蒙的著作。
它比阿基米德掌握槓桿原理要早兩個世紀,與歐幾里得一樣對幾何學進行了樸素且嚴密的定義,可是它並沒有取得《幾何原本》在西方科學史上那樣彪炳史冊的地位。
它也沒有引發一場轟轟烈烈的科學革命,這不能不令人嗟嘆。
曾經有學者說過在高居廟堂尋歡作樂的儒士,嚴刑峻法役使天下的君王胥吏,飄然物外遊戲人間的道士身後。
總有一群身著簡樸衣裳的墨者,為了天下安寧,萬民福祉,冒著諸侯國的通緝和大軍的兵鋒,勞作、奔走在諸夏大地之上。
除了在思想上,墨家在戰國時期是本身也曾經擁有強大的實力,最典型的事件就是墨者救秦。
在戰國中前期時,魏國強盛想要一舉滅掉秦國,秦孝公嬴渠梁向墨家和周天子求救。
墨家一向講究“兼愛非攻”反對一切的侵略戰爭,所以在收到秦國的求救之後,以最快的速度,派出了上萬名墨者攜帶著十多萬件兵器,救援秦國。
在墨家的幫助下,秦國終於守住了自己的首都,避免了亡國的下場。
隨後才有了秦孝公的求賢令,衛鞅入秦。接下來又有了歷史上有名的秦孝公變法。
而根據史書記載,墨家就是衝神農大山出發救援秦國的,不過二千多年來墨家的總部到底在哪裡一直沒有被人發現過。
如今在這神農大山內突然出現一座巨大的古城如何能不讓陸遠激動。
陸遠壓下自己激動的心情,小心翼翼的進入到古城之中。
為了不破壞古城中的文物,他不敢使用任何照明工具,好在有神識的幫助,倒是不會對他有多大的影響,只是消耗的法力會比較多而已。
陸遠在古城中慢慢行走著,看到的越多,他就越佩服古人的智慧和科技能力。
這座古城雖然隱藏在地下,但城市規劃之嚴謹,建築之完善比起現代城市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城市中的排水,照明都有著相當精巧的設計,很多東西都值得現代人學習。
古城中最多的建築是各種實驗室和工場作坊,與傳說中的墨家倒是真的非常相似。
這個時候陸遠已經有七層把握,這座地下城是墨家所建了,現在唯一缺乏的就是明確的擁有文字的證據而已。
不過這座地下城這麼大,陸遠相信自己在這裡一定可以找到想要的東西。
不知不覺間,陸遠走到了一間大型房屋面前,從屋舍的外表和式樣來看,很像是秦漢時期專門存放書籍的藏書館。
他小心翼翼的推開房門,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他發現這棟房子仍然完好無損。
進入屋中,陸遠發現自己的判斷是準確的,屋中全是一排排的書架。
不過遺憾的是,這些書架都是空的,原本應該存放在上面的書籍已經全部被半空了。
帶著一點點的遺憾,陸遠在屋子中駐足了良久,當他正準備離開屋子的時候,他的神識忽然發現了屋子中的一點異常。
他發現在屋子的東邊角的地下似乎有一塊地下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