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楚見紀元石看向自己,瞬間就明白他指的另外一點是什麼了。
果然,只聽紀元石聲音沉穩說道:“這另外一點,就是你。”
“商業電影,最重要的就是劇本。”
“而你一直以來的出色表現,讓總公司,包括董事長,都相信你一定拿出優異的電影劇本出來。”
“只要有優秀的劇本,咱們公司就敢賭這一把!”
一個電視劇製作公司,想向電影圈邁進,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
畢竟電影圈是整個娛樂圈的頂端,是藝術,更是資本的遊戲,跟電影圈比起來,電視劇圈,流行音樂圈,風浪都要小很多。
流行音樂圈先不說,不管是想要推一個新人,還是發一部唱片,成本都要小很多。
電視劇圈,風險也要比電影圈小很多,因為很多電視劇,往往還沒有製作完成,甚至還沒有開拍,就有可能已經賣給電視臺或者影片網站了。
而電影,所有的收益,都得上映之後才能見分曉。
完全靠票房說話,得讓影迷願意掏錢為你買單。
電視劇有大牌導演、編劇,或者大牌演員加盟,就能賣個好價錢。
電影雖然下映之後,同樣可以可以賣電視版權和網路版權,但是價格卻是根據票房來的。
你票房越好,熱度越高,電視臺和影片網站就越願意出錢。
反之如果票房不行,那電視臺和影片網站,可能就意思意思一下,給個友情價,甚至都不願意買。
所以電影的商業價值,全在票房上。
票房好了,就一順百順,導演、演員、編劇都可能一夜成名,同時除了票房和電視版權、網路版權外,很多片子還能出一波周邊,甚至是賣出海外版權。
但是票房這個東西,是最難捉摸和把握的。
因為它是靠無數個觀眾,用一張張票堆積起來的,沒有哪一家制作公司,能夠百分之百摸準觀眾的喜好。
哪怕是用上所謂的頂級流量也不行,因為那些“頂級流量”的粉絲,跟真正的影迷群體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
換句話說,靠那些頂級流量的鐵桿粉絲,根本撐不起一部商業電影的票房來。
不僅撐不起,很有可能還會起反作用,拉低大眾口碑。
另外,有些自以為能量很大的製作公司,為了票房,與部分院線和訂票軟體媾和,聯合作假,自以為聰明,其實大部分都會第一時間被揭穿,偷雞不成倒蝕把米,不僅收到影迷的群嘲、抵制,還會被相關監管部門重罰。
這個世界的監管部門,對票房造假的打擊,可是十分嚴厲的,一經發現,證據確鑿之後,將會處以虛假票房十到二十倍的罰金。
曾經有一家一線製作公司自以為手眼通天,上面有人,為了在最大檔期春節檔拔得頭彩,聯合幾家院線造假了幾個億的票房,好先聲奪人。
結果被對家舉報,相關部門第一時間介入,確認造假無誤後,被罰了30億的天價罰金。
結果不但這部戲完全完全垮掉了,連這家曾經十分強勢的一線電影製作公司,也直接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