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一直吃得不怎麼好,再加上曾經得過一場大病,身體一直虛弱,應該是上學的途中甩下了田坎?
好吧,這段記憶很模湖,方小悅揪著眉頭尋思了好一會兒之後,都沒能弄明白是怎麼回事。
不過躺在泥漿裡,自己也休息了一會,多少有些力氣了,方小悅隨即掙扎著爬了起來,將掉落泥漿裡的書籠撿起,甩了甩泥水。
還好,由於書籠裡面放著筆墨紙硯,因而書籠的結構是雙層,即便是掉落到田裡,裡面的筆墨紙硯也沒有被泥漿汙染。
這的確是個好訊息,畢竟以方家現在的家境,想要置辦好這一套文房四寶,可是要省吃儉用好久的。
將書籠背上,方小悅就憑著記憶,來到了清風私塾。
清風私塾並不大,實際上就是塾師黃德豐的家罷了。
實際上在鄉下,大多數私塾都是如此。
這樣的私塾往往就只有一個塾師,一年收十多個學生的束脩,也勉強能夠度日了。
清風私塾大門開啟著,裡面傳來朗朗讀書聲。
毫無疑問,已經開始上課了。
方小悅來到上課的堂屋。
面色有些蒼老,頭髮兩鬢有些花白的黃德豐則坐在桌後,看著學生們讀書。
他看到方小悅身上的泥水,不由得皺了皺眉頭,隨後就讓自己夫人帶方小悅去換一身衣服。
有一說一,雖說這黃德豐僅僅只是一個童生,連秀才都沒有考上,並且自身才學不足,教書能力也比較差勁,同時上課時看上去很嚴肅,但黃德豐在方明瑞心裡是個好老師。
記得有一年方明瑞家裡實在是太緊張,交不起束脩。
原本以為會被退學,但黃德豐竟然就免了方明瑞那一年的束脩。
要知道,黃德豐他一家三口基本上都是靠著束脩生活的。
少一份束脩,黃德豐一家人就只能夠更節約一些。
實際上,看黃德豐那乾淨但卻打著一些補丁的書生袍就可以看出,黃家不富裕。
方小悅跟著師母去換了衣服,應該是黃師兄小時候的衣服。
所謂的黃師兄,自然就是黃德豐的兒子黃一心。
黃一心自家老爹雖說是個讀書人,還考上了童生,但黃一心自己從小不愛讀書的。
因而在15歲第一次參加縣試失敗之後,就徹底放飛自我,去拜一位木匠為師,學習木匠技術。
這黃一心的行為,差點沒把黃德豐給氣出個好歹來。
當然,兒子不願意讀書,黃德豐也是無奈。
方小悅上次聽聞,黃一心已經出師了,但這幾個月在清風私塾裡上學,方小悅也沒有看到過黃一心。
“謝謝師母。”
方小悅換好衣服,將自己的髒衣服放入書籠裡,出了廂房,就朝著師母道了謝,然後去了學堂,經黃德豐同意之後,方才坐回自己的書桌前,跟著同學們一起搖頭晃腦的吟誦經文。
當然,實際上經過七年的學習,方小悅已經不是啟蒙學童了,他甚至於已經跟著黃德豐學習撰寫時文、策論、詩詞,為三個月後的縣試做準備。
只不過這裡是私塾,學生之間的年齡參差不齊,像方小悅這樣跟著塾師學習時文策論詩詞的學生,算是快畢業的高年級學生了。
但還有才學了兩三年的中年級學生,甚至於還有幾個剛剛入學不久的新生。
因而這黃德豐的教學辦法就是每天先教新生三字經等等之類的啟蒙經文,以便學習生字,再教一些適合中年級學生學習的四書五經,最後才是單獨輔導幾個高年級的學生。
至於一起朗誦經文也是必須的功課。
好吧,在方小悅的記憶裡,方明瑞在這方面的水平著實不高。
沒法,且不說方明瑞的讀書天賦不行,只說黃德豐這個塾師的水平不高,導致了跟著他學習的學生水平自然也高不到哪裡去。
可問題是,這個時候,方小悅愕然發現,自己的水平較之方明瑞更差。
並且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自己選擇主線任務之後,方明瑞的能力原本應該轉化為兩項技能給自己的,也沒有轉化。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