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男主的設定,雖然只是一個人,但是人家百變啊,所以有溫柔的,有強勢的,有瀟灑的,有憂鬱的,還有可愛美麗加神秘的,就這設定,你說這樣的男主跟女主碰上了,那麼每天過的是要有多勁爆,指不定就是要呲出什麼不一樣的火花,而且還是真真切切不一樣的那一種。
再進一步的說,那女主談個戀愛,表面上有一個溫潤的總裁,實則還有霸道的武力值大佬,自由放浪的不羈人士,憂鬱的小狼狗,魅力無限的神秘大叔,甚至還能順便交個閨蜜養個兒子……
同住一個屋簷下,各種花式的大變活人,絢麗多彩的花式么蛾子,那就說這要讓觀眾去看的話,有沒有覺得世界還挺神奇的。
當然,雖然說設定上穆青認為實在是有點誇張了點的意思,但是如果能夠將每一個人格演繹的都很是出色獨特,並且真切賦予他們人的特性的話,那麼也不妨礙它具有大火的潛力。
開始自己仔細的分析,穆青是真的再次想起了自己之前看到這個劇本時的一個觀點——不能飄。
雖然在這包括主人格的七個人格里,有些角色肯定是要看上去誇張一些的,但是也絕對不能太過於飄,因為當角色的設定本就有點飄了的情況下,你再去進行誇張式的演繹,那麼非但角色會顯得虛假,更會連累這部劇看上去帶著那麼些不倫不類的意思。
所以也就是說,一切還要從實際出發,雖然要演的讓人能夠大笑,但是卻是不能讓人笑的尷尬。
將‘不能飄’三個字重點的圈出,穆青這邊也就直接跟著劇情來梳理角色的特點。
七個性格迥異的人格,那就代表著穆青要進行七個人物的分析。
穆青雖然自認為不是那種為了工作廢寢忘食的人吧,但是這基本的素養還是有的,對於自己吃飯的領域,那肯定是不能夠有一絲馬虎的,從人物的分析到劇情的梳理,以及故事背景的準備,穆青都做的仔細。
“當我走上樓梯時,我看到一個不在那裡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裡,我希望……我希望,他會永遠消失。”
如果要談論起精神分裂這個問題,那麼穆青第一反應想起來的肯定是《致命ID》這部電影。
故事發生在一個暴雨的夜晚,一家汽車旅館內,十一個人,因為暴風雨同時的被困在一起,然後,命運的齒輪碾動,相繼的死亡開始出現。
如果僅僅的是從這裡開始看的話,那麼當時的場景看上去像是一場驚悚的謀殺案,但是事實並不是所描述的那樣。
影片的主線是一場聽證會,醫生馬力克為了拯救病人麥肯,讓他分裂出的十一個人格進行了對峙。
司機、女演員、女/支女、假警察、逃犯、車禍中的繼父、母親和小男孩、旅館老闆、新婚夫婦。
每個人物不同的個性,從身份上就顯而易見,而所謂暴風雨之中的孤立旅館,也自然就是十一個人格的對峙場所。
於是,隨著聽證會和治療的進行,汽車旅館的殺人事件也在進行,似乎所有的一切只能由死亡來終結,是用他人的鮮血來鋪墊自己的活路。
而隨著劇情的發展,所有的一切也都從迷霧之中揭曉答案。
其實這些人都是不存在的,這十一個人都是麥肯·瑞夫的11個分裂人格,十一個人格互相交替控制著他的身體,而在麥肯·瑞夫幼年時遭受到女/支女母親虐待形成的邪惡人格在現實中的四年前殺害了一幢大樓上的6名住戶。
在最後被判死刑前夕,他的主治精神病醫生馬力克發現了一本麥肯·瑞夫小時候的日記,這本日記更加印證了醫生對於麥肯·瑞夫殺人是由於他有人格分裂造成的學說,於是醫生告知法官要緊急提審麥肯·瑞夫,馬力克醫生和麥肯·瑞夫在法官面前對話要他消滅身體裡所有邪惡的人格,於是上面的故事發生了。
很精彩的一個故事,而且很是強烈衝擊的將精神分裂這個詞語展現在了觀眾的眼前。
“當我走上樓梯時,我看到一個不在那裡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裡,我希望……我希望,他會永遠消失。”
穆青自始至終都覺得這句話具有一種別樣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