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易衝了個淋浴,而且還是熱水的,在這個年代可是難得的享受。要知道,即便是在此時上海灘最好的酒店禮查飯店裡,洗澡用的也不過是一隻‘蘇州浴缸’。所謂的蘇州浴缸,就是蘇州產的一種大瓦缸,高度和直徑都在一米二左右,在裡面洗澡根本沒法躺,只能直挺挺坐著。而且往裡加水竟然是人工的,要由傭人提著水一桶桶給倒進去。
在這種環境下,高易需要的淋浴裝置自然不可能在外界採買得到,只能由他親自設計、打造。好在新租下來的整個二層樓面,以及拋掉的桌椅板凳、床鋪櫃子所騰出來的地方,讓他有了充裕的空間來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
高易把淋浴房建在了後閣樓上。之所以選擇這個位置,是因為這裡無論進水還是排水都很方便,管道可以直接從外牆上走,然後在牆上打個洞就能通入室內,不必打穿層層樓板破壞房屋的原有佈局。
這樣做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供應熱水的管道盡量變短。用稻草和棉花包裹的熱水包就架在屋簷上,從屋簷下面破牆而入,直到淋浴間的蓮蓬頭只需鋪設兩米左右的管道;而鍋爐則設在熱水包正下方的曬臺上,二者之間更是隻差了一個人身高的距離。
鍋爐是高易自己設計的簡化版直管鍋爐,說白了就是在炭爐裡面安上一圈較細的銅管,當接上自來水後,水流會被分成十數股,各自流入一根銅管,如此一來總受熱面積變大,使得管內水流可以迅速升溫。
為了防止熱水倒流回自來水管道,高易還特地在屋脊上建了一個容量比熱水包略大的冷水塔。自來水會先灌入冷水塔,灌滿後把冷水塔同自來水管之間的閥門切斷,接下來開啟冷水塔和炭爐間的閥門。由於冷水塔的位置較熱水包高,因此水流會從冷水塔流出,經由炭爐流向熱水包,而當水流經過炭爐的時候,便會被加熱成熱水。
出於安全性方面的考慮,高易為冷水塔和熱水包全部加裝了減壓閥,只要超過一個大氣壓就會向外排氣。這主要是為了避免人為的操作失誤而設計的,譬如燒鍋爐的人可能會忘記熄火,把水燒滾了還在繼續加熱,此時如果沒有地方可以洩壓的話,就會釀成事故。
至於鍋爐自身的安全性,反倒沒什麼需要擔心的,高易本來選擇的就是安全係數極高的直管鍋爐,而不是熱效率更高,但是更容易結水垢堵塞水管導致事故的彎管鍋爐。更何況,無論是直管鍋爐還是彎管鍋爐,即使發生爆炸,炸的也是水管,外面還有一層厚厚的炭爐殼體能夠提供保護。
鍋爐每天凌晨都會由雅仙居那位唯一的男夥計叫林生的負責燒好,等高易八點起床洗澡的時候,水溫剛好降到最適合的四十度左右,連冷水都不用加只開熱水龍頭直接洗就行了。林生每天吃好晚飯還會再上來一次,為高易準備晚上的洗澡水。
而其他時間高易想要洗澡,他都是自己動手,只要把爐子裡的火點起來,然後管好兩個閥門就可以了。他的熱水包是一百升的,燒開這一百升水只要一刻鐘的功夫。可見燒鍋爐其實並不是件麻煩事,麻煩的反而是如何把燒火用的煤炭給運上來。走房子裡面的樓梯肯定是不行的,樓梯又窄又七繞八彎的,煤炭還容易掉碎屑,走過一次光是打掃掉在地上的煤粉都要花上個半天。
所以每到運煤的時候,林生都會用個木梯子直接架到曬臺上,然後爬梯子把煤背上來。除了煤之外,其他梨膏糖等等的重物也是如此處理的。為此,高易現在每天額外貼補林生兩角小洋,一個月下來六塊大洋,是他從老闆娘那裡拿到的正式薪水的三倍。
過幾天,高易準備在吊沙袋的電線杆上裝套滑輪組,好方便從低下吊運重物。畢竟,林生現在只為他一個人服務,也算是他手底下的一員了,能照顧得到的地方還是應當照顧一下。
洗好澡後,高易喜歡站在老虎窗底下擦拭身體,從這裡他正好可以看到阿金忙忙碌碌的身影,以及她身旁那臺霧氣蒸騰的機器。
高易當初設計這臺機器的目的是為了自動把十斤那可丁,按照10毫克左右一份,分成五十萬份。
之所以要把那可丁分成五十萬份,然後一塊塊做出五十萬塊梨膏糖來,而不是把它分成1克每份,總共五千份,然後很方便的做成五千瓶川貝枇杷膏之類的咳嗽藥水,是因為不清楚那可丁是否會在這些藥水中析出、沉澱。萬一那可丁析出了,很可能整瓶咳嗽藥水喝下去都沒有任何止咳效果,結果喝最後一口的時候就把人給喝死了。
至於稱出10公斤梨膏糖來,然後撒胡椒麵那樣撒下去10克那可丁,接下來翻翻炒炒攪拌攪拌就起鍋的簡便方法,更是分分鐘死人的節奏。
然而,要想設計臺機器把那可丁在固體形態下自動分為10毫克每份,高易自問以他高中生程度的機械設計能力,是絕對無法完成這項任務的。於是,他很自然的想到將那可丁溶解在某種溶劑中——譬如酒精,然後利用文丘裡效應將那可丁溶液等分,再蒸乾這種溶劑得到等分好的那可丁固體。
所謂的文丘裡效應指的是,高速流動的流體會產生低壓,因而同周圍環境產生壓力差,產生吸附作用。理論上,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流體的速度一定,則流體壓力一定,從而壓力差一定,產生的吸附力也一定,如果所吸附的是液體的話,則所吸附的液體量一定。
也就是說,理論上,只要維持高速流體的速度不變,則它在單位時間內吸附的液體的量也是不變的——這就是高易設計整套系統的理論基礎。
所以,這套系統的關鍵就在於怎樣獲得速度穩定的高速流體。
高易的設想是透過一臺鍋爐輸出一個穩定的高壓,形成一個穩定壓差,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穩定的壓差間將會存在速度穩定的流體。
對於如何產生一個穩定的高壓,高易是這樣設計的,他將一根管子一端封死後載入上重物,使整根管子能提供五個大氣壓強,然後在管子側面開一個孔槽。這根管子將作為壓力閥的閥芯裝在鍋爐上。而鍋爐的壓力閥也呈管狀,並且同閥芯之間透過如內燃機活塞上的掃氣環結構形成密閉。壓力閥外壁上開有一個孔接一根橫管,此孔上方開一槽直至壓力閥頂端,這一個槽接一根把整根槽都包含進去的扁管,扁管另一端開口為喇叭形。
當鍋爐內壓力超過五個大氣壓時,壓力閥的管狀閥芯上升,當管子上的孔槽同橫管的開口相接的時候,橫管內部將形成一個恆定的四個大氣壓的壓差,鍋爐內蒸汽將進入橫管,接著進入文丘裡管吸取固定量的那可丁酒精溶液,最後從噴口噴出。而當鍋爐內大氣壓繼續上升的時候,管狀閥芯將繼續上行,橫管被關閉,橫管內壓差恢復為零,不再有氣流流過。而此時,管狀閥的孔槽將同橫管上面的扁管相接,鍋爐將透過閥芯、孔槽、扁管、喇叭口向外界排氣。鍋爐壓力下降,管狀閥回落,然後鍋爐壓力再次上升,新的一個迴圈開始。
而進入橫管內的蒸汽除了吸取那可丁之外,還可分流一部分驅動機械結構,來完成對糖盤托架的步進控制。這一部分的機械設計是比較簡單的,買一臺現成打字機回來拆開看一下就明白了。高易也正是這麼做的,他拆了一臺打字機,然後放大了零件尺寸,找到鐘錶鋪子讓他們用黃銅打製了一套出來。他自己只額外設計了一個肘節式的機械延時器,這是為了確保文丘裡管先把那可丁溶液噴出來之後,再進行托盤的步進動作。
高易所面臨的真正問題是,每次從玻璃瓶裡抽取液體的量總是無法恆定在誤差範圍之內。他給出的誤差範圍已經非常寬泛了,最大值和最小值跟標準值之比可以相差三倍,也就是說如果標準值是10,那麼最大值可以是30,最小值可以是3。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相差十倍,然而就是這種程度的誤差範圍,這臺機器最初都無法做到。
後來高易仔細分析原因,這才發現管狀閥每次在橫管前停留的時間都不一樣,所以,雖然氣壓恆定,單位時間內吸附的液體的量是不變的,但是奈何單位時間的長短在變,因此每次抽取的液體總量肯定不可能相等。
高易的應對方法是,在橫管內做了一個管狀的活塞,這個活塞的側面開有一條槽。當橫管記憶體在壓差的時候,將驅動這個活塞前行,當活塞側面的槽的前端同通向文丘裡管的管道相接的時候,氣流透過這條槽進入文丘裡管,而此時這個活塞繼續前行,當這條槽的後端透過文丘裡管道的開口後,這條管道將被關閉,即使有壓差存在也不會再有氣流進入。因此,理論上,由於槽的長度不變、管道橫截面不變、壓力恆定,進入文丘裡管的總流量將不變,吸取的液體量也不會變。
然而,因為蒸汽是一種非常不友好的工作氣體,變化激烈,還伴有湍流,所以效果依舊差強人意,不過至少沒有3到30那麼誇張了,大致維持在6到12這種水平上。
高易挺後悔的,事實上他最初的設計,是讓蒸汽機去驅動一臺變容抽氣機,然後透過這臺抽氣機連線文丘裡管來提供穩定的氣壓。不過後來想想要多造一臺抽氣機,太耗費時間,於是就作罷了。現在看來,其實也並沒有節省下太多時間,而且效果實在不咋地,只能說將就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