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好人,只是有時候理念不同而已。
目的都是帶領國內娛樂圈戰翻好萊塢(我性格比較五毛,這個沒辦法)。
然後寫什麼內容好呢?
乾脆就圓夢吧。
當個U咩人。
於是出現的就是魔改電影+替別人圓夢的劇情。
比如那個重工企業三代人的誤解跟親情。
其實還有那個高中小迷妹透過正面追星努力(可惜沒寫完)。
之類的故事。
平平淡淡,沒什麼起伏。
結果成績還不錯,首日就精品了。
但寫著寫著,我發現,確實是一拍腦門寫出來的,後續太艱難了。
想維持一個個完整的故事的同時兼顧文娛的“票房、震驚、裝逼”模式,太累了,也很難。
這等於是寫三條主線,並行串聯的三個故事,還不能有邏輯問題跟違和感。
正常文娛+圓夢大師+戰翻好萊塢。
最起碼我是做不到的。
於是一咬牙一跺腳,我在一個劇情寫完之後,就差不多結尾了。
到這裡,一年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三,結果總收入加起來不到《火了》那本一個月出頭的稿費。
然後我去杭州跟其他作者面基去了。
然後面基聊天的時候,我說還是想寫無限流。
19年4月面基的時候我其實就提過這個,不過大家都覺得不靠譜。
19年9月面基的時候我又提過,當時《火了》剛上架,他們說成績這麼好,無限流就暫時別想了。
畢竟是原創無限流。
原創無限流寫著很累,而且成績兩極分化嚴重。
要麼起飛當大佬,要麼撲街下水道。
可我當時就是特別想寫,於是面基回來就開了現在這本書。
一開始的資料真的爆炸,真的,我居然以為成績可能要比《火了》更好。
結果上架的時候給了我沉重一擊。
也確實那個地方沒寫好,怨不得別人,就當交學費了。
上架7W8收藏,首日均訂1800.
收訂比43比1.
要知道《火了》的收訂比可是5.6比1.
就連後面那本文娛的收訂比都有9比1.
43比1是什麼概念?
而且還沒白銀盟之類的虛假收藏。
現在也不怕大家笑話,上架第二天,我就建了小號,然後準備退群跑路。
不過當時正好朋友喊我釣魚,我以前因為碼字都拒絕了,這次臨時起意就當是散心了。
然後回來收拾心情切書退群跑路開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