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一病。
京城表面上一派和諧,安穩如常。
實際上,暗中已是激起了層層巨浪。
由於十月初十是比試日。
周乾便決定,從初九開始,至十一,共休朝三日。
若有急事待議,則呈遞至六部辦事處,由尚書與侍郎們先行決議,涉及大事,則直接送達至御書房。
等到十月初十那日,除了必須當值的官員之外,其餘的都要前往北郊獵場,觀瞻比試一事。
這番比試,除了要與西域諸國爭一爭文化水平的高低以外,更是由於比試,讓西域諸國全部到來,變成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外交活動。
西域諸國各地一直動亂。
許多小國的佔地,不足大興一個州府大小,因此,經常會易主。
在西域諸國來到大興京安城之前,他們中的主使們,大多是想投靠北狄或樓蘭這些有影響力,或者有錢的大國,覺得沒有與大興交涉的必要。
但大興皇家能夠自產琉璃,又因北狄國師之死,風向便悄悄地發生了變化。
許多人改變了初衷,想要與大興建交。
可他們實在是沒有什麼話語權,沒辦法與大興皇帝說上話,只能把目光轉向了康王府。
誰都知道,晉王是主和派。
經常在朝堂上發表,想要與西域諸國建交,然後商量著做事的和平態度。
他們喜歡晉王的這種柔和態度,因為有利可圖。
但晉王不僅不在京城,還得了重病。
因為擔心晉王死在渭州府,前期投入的人力與財力打了水漂,他們自然要選擇更加穩妥的皇室成員接觸。
不僅是西域諸國的人這麼想。
連同大興朝堂上那些牆頭草們,也是同樣的想法。
晉王這一病,生死未知。
而西域諸國的情況,又讓朝臣們預見了,又有人在晉王沒法及時趕回京城當頂樑柱的時候,陛下必須要再行推選一人,掌握外交一事。
無論怎麼選,如今在陛下眼裡最值得信任且能用之人,不是康王便是嫻郡主。
就算陛下再怎麼分割二人之間的關係,那都是康王府的人。
因此。
想要趁著康王見龍在野,還沒有一飛沖天之際,想要投奔的,也大有人在。
趁著休沐日。
趁著比試前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