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讓那寧無礙想搶我的風頭,活該!伯父你還是下手太輕,應當藉機革了寧無礙他爹的職,看他寧家還如何囂張。”
提及此事,葉通判沒有接這個話茬。
首先寧家做事並不囂張,其次寧家還能夠是清貴之家的原因不在於寧家小輩,而在於寧峰。
這兩年邊關摩擦與日俱增,難保寧峰有起復的可能。
他出手教訓下屬自是應該,可若讓人知道他是故意找茬,那便會落人口舌。
葉通判見葉昌隆得知寧無礙之父的事,情緒平定了一些,便話歸正題:“說起這位橫空出世的詩仙來,昌隆你還是要與你父親上些心,哪怕多花些銀兩多派些人,也要儘可能與這位詩仙交好才是。”
“一個詩仙而已……”
葉通判瞪了一眼不以為然的葉昌隆,屏退左右後,壓低聲音提醒他:“距離當今廢黜第二任太子已過去了三年,上次我參加江南道按察使黃大人舉辦的宴會時,聽黃大人提及,當今準備三立太子,並委以監國重任,這次的太子,應當就是日後的皇上了。”
提及京城皇家大事,葉昌隆挪著椅子湊得更近一些,聚精會神地聽著,好記在腦子裡,等爹從外地回來,說與爹聽。
葉家前幾年便因為黃大人,搭上了朝中無論是權勢還是聲名最大的晉王這艘大船,晉王的事那便是頭等大事。
“伯父,這詩仙與立儲有何關係?”葉昌隆無法把這兩個挨不到邊的事聯絡到一起去。
葉通判高深一笑:“你可知徐幾道為何會來金陵,費心參與選拔才子一事?”
葉昌隆搖頭以示不解。
“當今欲留徐幾道在宮中教導皇子皇孫們詩詞一道,徐幾道婉拒後,便與康王之女靜嫻郡主來到了這金陵,聯合沈家、季家舉辦了才子大會,說是為陛下找些合適的人手,實際上是想找個人代替他送到皇宮當差,這可是未來天子帝師,更可能成為當今御前的紅人。”
“晉王之子周辰辰小侯爺不得己只能跟來,以防靜嫻郡主拉攏,成為康王的助力。”
“若此時冒出一個人人稱讚的詩仙來,被當今知曉尊為皇家先生,教導皇子皇孫,你試想一下,這位詩仙若被靜嫻郡主拉攏去,他在陛下面前是會向著康王說話,還是向著晉王說話?”
葉通判這麼一分析,葉昌隆一下子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
徐幾道在天下學子之間頗具名望,振臂一呼便追隨者數以萬計之多。
好在徐幾道潛心詩詞,無心朝政,可能正因如此才拒絕了當皇家先生。
但這位詩仙一上來就先把十首詩賣了一百兩銀子,說明此人是一個大俗大雅之人,若是被康王一派拉攏過去,對晉王確實不利。
“伯父,我懂了,我這就派人去找詩仙,哪怕把金陵挖地三尺,也得把他找出來!”葉昌隆想到寧家人知曉詩仙本尊的身份,擼起袖子便要往外衝:“我去綁一個寧家人來拷打,不信他們不說!”
“不可!”
葉通判見自己把詩仙的地位說得如此重要,大侄子還是如此輕視,鬱悶不已,把葉昌隆拽了回來,一巴掌打在葉昌隆頭頂上。
“莫急,還不知道寧家與詩仙的交情深厚,你貿然出手,若得罪了詩仙該如何是好。”
“你不是一直與那柳家小姐交往甚密,可先利用她與寧家有婚約一事悄悄地打聽,屆時知道詩仙是誰,還可在拜訪時說出是寧家為了錢財透露的訊息,徹底讓詩仙厭棄寧家,這才是做事的手段!”
一石二鳥,悄悄地拿下所有好處。
藉機搶了寧家的人脈又如何?
這世道本就是弱肉強食,靠著相互掠奪,踩著別人屍骨往上爬才能爬得更高、走得更遠!
葉通判能夠在金陵官場上站穩腳跟,花費數萬兩從一介商賈捐出來的小吏走到今日,絕非省油的燈。
葉昌隆能夠算計得寧無恙走投無路自然也不是傻的,稍加點撥便知曉伯父今日特意來與他秉燭夜談,是衝著利用柳晴芳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