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支不明身份船隊的確是倭寇船隊。
這股倭寇的巢穴是在距離威海衛東南約三百海里外一座海島之上。
但是他們卻不是上一次襲擊威海衛的那股倭寇,而是跟那隻倭寇有著緊密聯絡的另一支倭寇。
這片海域上的倭寇分成了好幾大股,互相之間並無統屬關係,甚至有時候還會發生衝突。所以他們都有各自的地盤。
不過同屬倭寇,他們都互相認識。
上一次襲擊威海衛的倭寇輕鬆愜意的大獲而歸,搶奪的大量財物以及婦女,這嚴重的刺激到了其他倭寇。
今天這股倭寇於是就打算也來青州劫掠一次。
上次威海衛的順利讓這些倭寇們嚐到了甜頭,一路幾乎毫無抵抗,讓他們看到了整個大明如今的秩序崩壞,力量空虛,這種環境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天堂一般。
他們雖然是倭寇,但是卻也對於大明如今的局勢有所耳聞。知道如今大明雖然是內亂不已,天下分崩離析。但是他們也知道遼東出了一個猛人秦王,入關之後帶著秦軍打的原來一路高歌猛進的大順軍丟盔棄甲,一路西逃。
他們很清楚,如果按照這樣的局勢下去,那麼也許用不了幾年,整個大明就會重新被統一起來。一旦到了那個時候,天下局勢穩定,中興有望,軍備強盛,他們這些倭寇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所以他們更要趁著秦王如今和大順軍交戰的時候渾水摸魚,能多搶一點是一點。
而且他們也都清楚,從遼東來的秦軍雖然打仗很猛。但是卻是沒有水師的。畢竟水師不是隨便拉起一群人就能成軍的。
所以他們才有信心才海上不會遇到阻攔。
而上一次襲擊威海衛的事情的確也有試探的意外在裡面。而結果的異常順利讓他們更加確定瞭如今的秦軍根本對他們構不成威脅。
受到刺激的這股倭寇於是打算也搞一次突然襲擊。
這次出動他們的目標是他們的目標威海衛南邊一百多里地的靈山衛。
和威海衛一樣,靈山衛都是當時大明建國時候衛所駐地。
後來隨著衛所制度的坍塌崩壞,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這裡就漸漸變成了一座小城。
整個靈山衛的人口在一萬人左右,比起威海衛來多了幾乎一倍的人口。
那是因為靈山衛附近有一個良好的鹽場。這個鹽場帶動了靈山衛的繁榮,比起威海衛來人口更多,城池也更加繁榮。
這些倭寇早已經打聽清楚,所以這一次是有備而來。
而且這次帶隊的是這股倭寇的二首領和三首領。
二首領其實是一名大明海盜,三首領是一名真正的倭寇。
他們這次七艘船隻上總共有約莫七百多名倭寇,之所以這次出動的人數不多,自然是認為沒有必要去這麼多人,而且留出來的空間要裝載搶掠的財物和婦女。
所以他們的船隻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運載,並且倭寇也沒有打算與正規水師進行海戰,因此他們的船上雖然有火炮,但是火炮數量很少。
每艘船上僅有的幾門炮,與其說是用來防衛,不如說是他們打算在海上遇到過往商船的時候,準備客串一把海盜。
所以他們在看到圍過來的水師分隊,根本沒有把他們往大明水師的方向去想。
倭寇縱橫海上這麼多年,知道大明水師早已消耗殆盡,不可能有船隻出現在海上,而且還是距離海岸線這麼遠的地方。
他們以為這支船隊應該是商船或者海盜的可能性比較大一些,他們甚至還產生了搶劫對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