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老三落淚道:“張校尉勇武善戰,今日遭逢大敵,若非為了保護我等,又豈會損失慘重,小人聽軍醫說他受傷十三處,可他還親手為小人包紮傷口,小人……小人實在無以為報,使君若要戰,便踏過我等屍體,我等絕不怨恨使君。”
鮑信聞言,不由面色一緩,下意識的看向竇老三手臂上包紮的細緻整齊的布條,再看其他人,竟有數十人都是同一手法,他不由抬頭,看向對面同樣怔在那裡的張遼。
許久,鮑信不由縱聲大笑,笑得眼淚都快出來了:“文遠哪文遠,論打仗我不如你,如領兵我也不如你,難道我鮑信便只能趁人之危嗎?哈哈哈哈!……眾兒郎聽命!”
“喏!”鮑信身後將士齊聲應道。
“撤軍!”鮑信大手一揮,又看向竇老三這一千舊部,道:“竇老三,張文遠信人也,爾等還是回去吧。”
竇老三再拜道:“我等既迴歸使君麾下,便當為使君誓死效命,絕無回頭之理。”
鮑信聞言不由大笑:“好!好!都是好兒郎,沒有丟了某的臉!”
此時鮑信不知道的是,正是由於今日他放過張遼一馬,令竇老三這一千人從此對他忠心不二,在兗州與黃巾征戰之時,誓死保護他,令他躲過了原本命裡的死劫。
隨著鮑信一聲令下,他的兵馬開始南撤,張遼坐在象龍之上,看著那跟隨鮑信而去的一千舊部,竟有大半都是傷兵,他忽然明白了什麼,虎目不由一下子溼潤。
這些傷兵是為了怕連累他,所以才隨了鮑信。否則為何離開的都是傷兵,而留下來的都是沒有受傷的。
“鮑允誠!”張遼一提象龍,縱聲大吼:“莫虧待了我的弟兄!”
鮑信哈哈大笑而去,只留下了一句話:“張文遠,前途兇險,關東群雄此番討董,半在尋汝。”
張遼沒有說話,看著那一千士兵隨著鮑信渡過伊水,消失在視野中,才長吸了口氣:“趕赴畢圭苑!”
鮑信、鮑韜兄弟帶著兵馬渡過伊水,正好一群大雁從天空飛過,鮑信不由喃喃道:“鴻雁南飛,遊子思歸,可是他們卻沒有跟隨我回鄉,而是選擇了張文遠……文遠,文遠,我不如也。當他日安天下者,唯其與孟德乎?”
鮑韜道:“兄長,我等如今該往何處?”
鮑信馬鞭一指雒陽皇宮方向,道:“去與其他各鎮諸侯會和,共擊董卓!”
張遼在傍晚時趕到了畢圭苑,一到畢圭苑之中,他便感到一股緊張而詭異的氛圍。
尤其是在他去見董卓的途中,竟有二十多個親衛牢牢看著他,令他感到有些不妙,提高了警惕。
不過就在他進大殿的前一刻,看到了神色有些焦急的田儀,田儀沒有說話,卻在手中文書上虛劃了兩個字。
楊定!
張遼心中不由一沉,楊定還活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