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這一場戰爭,樊儒被殺,樊胥逃走,老夫人恐怕一輩子也不會把真相說出來。
“老人家莫非便是昔日那名隨從?”樊胥還有些不肯相信,問道,“既然說我是魏延之子,又當有何憑證?”
老家人跪在地上,很久之後,才從自己的懷裡掏出一塊已經泛黃的白色綾子,遞過來。
“此乃是當年魏延將軍親筆所寫的手書。”
樊胥驚惶。
“當年,夫人聽聞魏延將軍隨同諸葛武侯出征,也曾想過要老奴帶公子回蜀,只是感動於樊儒將軍的恩德,且身邊又有小姐在側,乃罷。後來,聽聞魏延將軍被諸葛武侯斬首,更是叮囑小人不可走露半點風聲。只是如今不同,公子已經無家可歸,老夫人無奈才會要老奴告知真相。”老家人補充道,“老奴聽聞魏延將軍雖然被諸葛武侯所殺,但蜀漢後主並未因此而株連其全家,可見,其也知道魏延將軍的冤情。若公子一心投蜀,或可繼續魏延將軍未酬之志。”
樊胥雙手顫抖。
這果然是魏延當年所寫。
魏延不僅僅承認孩子是自己親生,還在血書中要自己的後世子孫遇到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厚待。
樊胥坐在地上,半晌無語。
忽然,樹林外傳來一名武士的聲音:“少將軍,前面有蜀軍攔路,我等是否要將實情相告?”
樊胥跳了起來,抹掉眼淚,將老家人拉起來。
“老人家不可走露了風聲,我自有道理。”
老家人點頭,跟著樊胥走出樹林(以後章節皆稱呼為魏胥)。
攔路的果然是蜀漢的一支人馬。
為首的武士聽完魏胥的話之後,很有些吃驚。
“將軍既然來投我蜀中,身上可曾帶有薦舉?”
魏胥搖頭。
“困窮之人,與蜀中人物皆不相識,何來薦舉。”
身後的老家人上前一步,站在了武士的跟前,
“我家公子雖然不識得蜀中人物,但小人卻和董麒將軍相識,且算得上是故交。若將軍肯於收納我等,使人去京城告知董麒將軍,必知我等身份。”
武士一驚。
董麒現在是劉永身邊的愛將,官拜鎮南將軍,何人不知?
“既然與董麒將軍相識,就先請入我城池,待本將軍修書給董麒將軍。”武士說道。
老家人所說的是實話。
董麒乃是昔日魏延身邊副將,這位老家人亦是魏延身邊隨從,雖然多年未見,但是,相互之間卻還是記得的。
此處是蜀漢一座很小的縣城,武士也是無名之輩,不過,對眾人的招待還是很周到。
數日之後,董麒果然派人過來接老家人和魏胥去京城。
又過了幾天,董麒親自帶著魏胥去見劉永。
“乃父雖然是被諸葛武侯所殺,但眾人都知道乃父冤枉,若當時先帝尚在,絕不會允許此等事情發生。”劉永親自走下臺階將跪在地上的魏胥扶起來,感嘆道,“我蜀中如今人才匱乏,如將軍這等忠臣之後亦有凋零之勢,將軍棄暗投明,實乃我蜀中大幸。朕近日正待要為昔日功臣重新修繕祠堂,亦算作是對老將軍們的追憶。還特為魏晴兒姑娘單獨設立祭祀之處,以表彰其功。”
“小人代先父和小妹謝過陛下。”魏胥說道。
儘管他並沒有見過自己的親生父親和這位小妹,但是,劉永這樣的安排已經足夠令他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