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陳慕武此前的交待,離開了仩海的施汝為一路北上。
他每到一地,都要去各所知名大學,和學校中的物理、數學、化學、生物等理學教授老師打招呼,請他們通知學生,瑞典駐華公使館即將在仩海舉辦王子學院的入學考試。
施汝為順便還要在各所學校裡打聽清楚,現在國內的理科學生的學術水平到底如何。
只有掌握了學生們大概的學術水平,才能為將來的考試命題的難易程度作參考。
也幸虧陳慕武並沒有選擇自己出題,然後由施汝為把題目帶回來這種命題方式。
因為他想象中現如今的大學生物理水平,和真實的情況有著很大的偏差。
就以全國最厲害的高等學府邶京大學為例,在1925年,邶大物理系的畢業論文題目是這樣的:
一、量子概念的發展史;
二、氣體動力學理論的發展史;
三、有關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討論;
四、簡述菲涅耳在光學上的貢獻;
五、詳述邁克爾孫干涉儀和法布里-珀羅干涉儀的理論和應用;
六、設計一個八極、220kV、100kV·A、效率為90%的自激勵式發電機,並配有有全套必需的附件;
七、三級真空管的發展歷史、理論和應用;
八、電磁質量概念的發展以及其驗證;
九、簡述赫茲有關電磁波的工作;
十、請闡述氣體導電的電解質性質;
十一、計算圓環型天線的特徵參量;
十二、X射線譜的理論以及其在物質結構分析中的應用;
十三、請闡述測定陰極射線和陽極射線荷質比的所有方法;
十四、簡述盧瑟福-玻爾理論的實驗基礎和理論基礎;
十五、請闡述所有測定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方法;
十六、簡述盧瑟福關於放射性的工作;
十七、請闡述所有測定電子電量的方法;
十八、簡述所有的J·J·湯姆孫的創造性的工作。
上述十八個題目,對應1925年邶京大學物理系的十八名學生。
老師把這十八個用英語寫成的題目,裝進信封中打亂順序,然後讓學生們各自抽取一個,當做自己的畢業論文題目。
論文的正文可用中、英、德、法文撰寫,在考驗學生的物理學水平同時,也考察了他們對專業外語的掌握能力。
但是這十八個題目的難度,實在是讓人不太能恭維。
與其說撰寫的是畢業論文,不如說是類似於一種讀書報告。
當時作為全國物理學高等教育水平最高的邶大,其學生的物理學水平尚且如此。
幸虧陳慕武沒有想當然的出題,而是把出題權拱手放給了施汝為和國內幾所大學的物理系教授。
否則的話,他想當然出的那套題目,很可能會釀造成沒人能及格的“慘案”。
除了和這些物理學同行前輩們交流之外,每到一地,施汝為還要去拜訪陳慕武名單上的各位擬邀請的漢學教授,請他們出山去斯德哥爾摩的王子學院,助陳慕武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