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有機溶劑甲醇,把經過蒸發之後又凝結的類碘元素給萃取分離出來之後,接下來只需要再從溶液中提取出類碘單質,一切就萬事大吉。
要怎麼說“術業有專攻”呢,比爾曼接下去的一番操作,讓在場的五個物理學者化學門外漢看了個眼花繚亂。
總之又過了一段很漫長的時間,玻璃皿當中終於出現了少量的黑色粉末狀結晶。
“不出意外的話,這應該就是剛剛從那塊鉍金屬靶子中,提煉出來的可能是第八十五號類碘元素的東西了。”
忙東忙西累了半天時間,才提取出來這麼點兒東西的比爾曼教授,頗有些得意地對在場眾人說道。
“拍照!快拍照!”
還是陳慕武率先反應了過來,雖然類碘的昇華溫度最起碼要幾百攝氏度,可是它同時是不穩定的放射性元素,一直都在不停地衰變著。
衰變同樣釋放熱量,促進類碘元素的蒸發。
如果不趕快拍照記錄下其影響,可能幾個小時之內玻璃皿當中就不會再有任何固體,類碘元素一邊衰變一邊昇華成氣體交換進入到空氣當中。
解析度不算高的黑白照片,拍攝的類碘樣品照片只能說是聊勝於無,算是記錄下來了斯德哥爾摩王子學院的實驗室裡,利用迴旋加速器做出來了一種新物質。
但這種新物質具體是不是第八十五號類碘元素,其實還需要進一步檢驗。
不過比爾曼教授卻拍著胸脯,一副自信的表情。
因為他剛剛利用昇華再凝結的辦法,從產物混合物裡面提取類碘的實驗操作,和從雜質中分離碘的操作相比,不能說是一點兒都不像,也可以說是完全吻合。
物理化學性質和碘相似,可能的原子序數又在第八十五號元素附近。
那麼他們製造出來的這種東西,不是第ⅦA族的鹵族元素,又能是什麼?
比爾曼也是真的盡心竭力,他聽完陳慕武的分析,得知這種元素很可能會快速蒸發以後,又馬不停蹄抓緊時間做了幾個具體的實驗,證實新產物類碘確實具有鹵族元素的性質。
種種實驗跡象都表明,實驗室的眾人確實在迴旋加速器上製造出來了一種新的元素。
但只有化學方面的權威比爾曼不這麼想。
他的臉上有些擔憂:“陳博士,我勸你們別高興得太早了。
“你們這種利用加速的阿爾法粒子,去轟擊鉍金屬靶,從而產生第八十五號元素。從我初步看來這應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果不是新的鹵族元素的話,它是絕對不可能展現鹵族元素的性質的。
“但其實我們化學家對利用這種方式產生的新物質,究竟能不能算新物質,彼此之間的說法並不一致。
“陳博士,這件事情說起來還是和你有關係。
“去年伱在劍橋大學,發表了一篇有關氫元素的第二種同位素的論文,裡面所用到的方式就是利用一個被加速過的氘原子去攻擊另外一個固定在靶上的氘原子,然後獲得了氫元素的第二種同位素超重氫。
“你的這種做法在物理學界或許沒有什麼異議,因為在微觀角度發現了一種不同於其他任何的原子的新原子。
“但是在化學界,你的那個做法卻引發了我們的大討論。
“大家覺得一種尚未在自然界中發現的、以‘看不見的量’合成的元素並不應該被視為完全有效的元素。
“之前的超重氫,很多人都認為不能把它當成是氫的第二種合法同位素。
“而現在你們又在迴旋加速器上製作出來了第八十五號元素類碘,它遇到的問題同樣也是,沒有在自然界中發現天然存在的,而且依然是以‘看不見的量’合成的元素。
“除了上面這兩條,有關類碘元素還有額外的一條,可能被化學家們所抵制的原因。
“大家都認為所有帶放射性的都是某種元素的不穩定同位素,只有那些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或者說半衰期很長很長的同位素才能被稱之為元素。
“誰不願意承認,像這種能夠飛速衰變的放射性的同位素,和那種穩定的同位素一樣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