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瑞典王儲見面之後,陳慕武基本上一句話都沒說。
他不知道,自己怎麼莫名其妙地就要被對方給授勳了。
陳博士獲得勳章不是第一次,他早在到達英國的第二年,就已經從民囯的北洋政府那邊,獲得了寶光嘉禾勳章,還有額外的勳位章。
後來因為他取得的貢獻太過突出,北洋政府又對他進行了二次授勳,把陳慕武獲得的勳章等級提高到了最高等。
也就是民囯了,共和了,不再像清朝那樣把人分成高低貴賤,否則的話。
陳慕武的這兩塊最高等級的勳章,放在清朝等效替換一下,他就是愛新覺羅家的公爵。
別的人獲得了勳章之後歡天喜地,恨不得每次穿著打扮很正式地拍照的時候,都要把勳章別在胸前最顯眼的位置。
而陳慕武對北洋政府給他安上的虛名一點興趣都沒有,勳章頒發下來之後更是一次都沒戴過。
——因為他人在國外的緣故,陳慕武直接拒絕了北洋政府那邊說把勳章給他郵寄到民囯駐英國公使館的提案,而是讓他們把勳章送到仩海的家裡面。
去年舉家從仩海搬遷到了英國,陳慕武才總算是跟自己的這兩塊勳章見了第一眼。
當初陳慕僑把替三弟保管的勳章,鄭重其事地交到陳慕武手上時,曾經很認真地叮囑他,如果以後和官方打交道,出席什麼很正式的活動的話,一定要記住佩戴這些勳章,畢竟也算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陳慕武則是反問他大哥,政府那邊在授予勳章之後,是不是每年都把勳章對應的錢送到了家裡來。
按照北洋政府的勳章辦法規定,獲得勳章者相當於是國家的貴族,每年都能收到由政府提供的一筆錢款,直到被授勳者去世為止。
但陳慕武拿到勳章的時候,北洋政府早已經在連綿不斷的內戰之中掏空了家底,教育部拿不出給各家國立大學教授職工的工資,外交部拿不出給各個駐外使領館的經費,自然也就沒有什麼閒錢,會給這些個本來就不差錢的勳章獲得者。
所以那時候聽到陳慕武的詢問,陳慕僑只能很尷尬地笑了笑,說政府承諾,等將來會把這些虧欠的錢款一次性付清。
陳慕武聽後也沒說話,只是默默地接過了勳章。
北洋政府馬上就要完蛋,他們做出來的承諾等明年就會變成一紙空談。
而你方唱罷我登場,緊隨其後上臺的遖京政府,為了不去給北洋政府濫發勳章而留下來的爛攤子擦屁股,為像陳慕武這些勳章獲得者補齊虧欠的經費並每年繼續支付,乾脆直接推到重來,不再承認任何北洋時期所授予的勳章,而是建立一套全新的勳章體系。
陳慕武早就知道,被大哥千里迢迢從國內帶過來的這兩塊牌牌,完全就是兩坨破銅爛鐵,估計也只有上面鑲嵌著的那幾顆珍珠稍微值點錢。
沒想到現在,瑞典王儲又把這個問題拋到了桌面上,再次提出給陳慕武授勳的問題。
“王儲殿下,感謝您的抬愛。”陳慕武客氣道,“只是按理說各國的勳章,不都應該是隻能授予本國國籍的人士嗎?”
陳慕武的這個問題不是想當然提出來的,而是他確實曾經瞭解過這件事。
因為最近幾年一直都長時間地待在英國,並且和英國的二王子約克公爵還是好朋友,陳慕武或主動或被動地知曉了英國那些複雜繁瑣的勳章系統,能夠傳給下一代的貴族,以及只能自己獲得頭銜,人去世之後就要交還回去的騎士。
但是無論世襲罔替的貴族還是能在姓氏前面冠上一個“sir(爵士)”的騎士,獲得這些封號或勳章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就是,獲得人必須是英國國籍持有者。
未來,像陳慕武這樣的外國人同樣可以獲得勳章,但只要你不入英國籍,這枚勳章就只是一種榮譽性的裝飾,勳章獲得者不能被稱作是爵士,他也不是英國所承認的騎士。
某次約克公爵也曾經半開玩笑地向陳慕武提出來過,等什麼時候找個機會,也讓他父親喬治五世國王陛下給陳慕武授個勳,讓他的名字後面也可以從陳博士變成陳爵士,——但前提條件是讓陳慕武更改國籍,從中囯變到英國來,而陳慕武也同樣半開玩笑地拒絕了這個請求。
瑞典王儲殿下今天忽然也像約克公爵那樣提出來了授勳這件事。陳慕武從英國那套勳章系統開始聯想:瑞典同樣是歐洲大陸上的王室國家,而且和英國王室之間還是姑表親,所以他就覺得兩個國家對於勳章的態度應該差不多。
“陳博士,你多慮了。伱說的事情,一定是因為英國在勳章問題上有這個要求,”
瑞典王儲一眼就識破了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