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體,立刻想到生*器,立刻想到*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囯人的想像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出自《小雜感》,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七日《語絲》週刊第四卷第一期)”。
從科莫湖想到《星球大戰》,從《星球大戰》想到外星人,陳慕武的表現似乎完美印證了魯迅上述這番還沒來得及說出口的名言。
可最後提出來外星人這件事,絕對不是陳慕武一時之間聯想力爆炸,心血來潮,而是他本人故意為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現在陳慕武身邊的情況也差不多,科莫湖畔的他們三個人當中,也有一個在外星人研究上頗有心得和建樹的“專家”。
這個人肯定不是他自己,也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物理學”的狄拉克,而是另一個義大利物理學教授,費米。
費米在物理學上的功績,有自以為“發現”了超鈾元素,結果發現的卻是慢中子核裂變,有建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核反應堆“CP-1(Ce 1芝加哥一號堆)”,還有為了人類物理學的發展和傳承,培養了很多後繼人才。
但可能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費米還曾經研究過“外星人是否存在”這個課題,並且提出來了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悖論,“費米悖論”。
費米不但是一個物理學家,他也對天文學十分感興趣。
要不然他也不會在去了美國之後,和哈勃成為好朋友,並且幫助後者一直在推進用天文學成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可行性。
同樣是在一次散步去吃午飯的過程當中,費米和幾個同事在偶然的談話裡談到了當時的不明飛行物報告,還有超光速旅行的可能性。
因為是閒聊,所以說了幾句之後,大家的談話便轉移到了其他話題上,可是等飯端上來之後,費米卻脫口而出了這麼一句話,“但是,大家都在哪裡?”
他這句話裡的大家,指的就是宇宙中其他星球上可能存在的外星人。
費米其實並不是第一個提出費米悖論的人,真正的第一個,是那次在戴維-法拉第研究所,陳慕武想要“誤打誤撞”地發現超導磁效應時,向被赫胥黎陪同而來的威爾斯提到的蘇連航天先驅,齊奧爾科夫斯基。
他曾經在自己沒有被髮表的手稿當中,含蓄委婉地提到過這麼一件事。
“保羅,費米教授,我這個人不喝酒,早上只不過喝了一杯咖啡,所以我剛剛說的不是胡話。
“我只是想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們人類為什麼會否認宇宙中的其他行星上存在著智慧生物?我想不外乎只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因為如果存在這樣的生物,他們就會訪問地球;
“第二則是如果這樣的文明存在,那麼他們就會給我們一些他們存在的暗示。”
陳慕武毫不害羞地講述了齊奧爾科夫斯基手稿中的內容,因為這個手稿他現在還沒有寫出來。
狄拉克和費米從剛開始就摸不著頭腦,陳博士怎麼會突然就說出外星人的事?
他倆現在更是一臉不明所以的看向正在高談闊論的亞洲人,等待陳慕武繼續說下去。
而陳博士果然也沒有讓人失望:“但是,難道說外形外星人就真的不存在嗎?我看也未必。
“只需要進行一個簡單的計算,就能發現這其中存在著一些矛盾。
“首先來自天文學的觀測結果,銀河系中有數十億顆和太陽類似的恆星。
“那麼在這些恆星當中,應該也有一些行星像地球一樣的存在,即指只要有足夠的大氣壓力,行星的表面就可以存在液態水。
“而且在這些恆星以及它們的行星當中,有很多都比太陽還要古老。如果類地行星也是像地球這樣發展的話,那麼其中應該有一些行星上可能很久之前就已經發展出了智慧生命。
“自從1905年,愛因斯坦博士提出來他的相對論,人們便開始考慮星際旅行的可能性。那些行星的發展時間比我們更早,發展的進度也應該比我們更快才對,說不準其中的一些文明可能已經探索出來了星際旅行的方法。
“就算他們旅行的速度不可能達到光速,甚至比光速要慢上許多,但銀河系也可以在幾百萬年之內就完全得到穿越。
“而很多和太陽類似的恆星,他們的星體年齡都比太陽要大上數十億年。
“把上面這幾條綜合到一起,我們應該有理由相信,地球早已經被外星文明訪問過,或者至少是被他們的探測器訪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