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家裡人離開仩海,去歐洲生活,一直是陳慕武回到仩海之後面臨的頭等大事。
但是要說陳慕武這麼多天在家裡閉門不出,只為了忙這麼一件事的話,那確實有點冤枉他。
他在閉關的時候,也一直都在筆耕不輟地忙著寫東西。
中囯古代的傳統中,高人閉關到一定程度之後,在出關前總講究一段機緣。
那天,陳慕武接收到的這封訂婚宴的請柬,就是他出關的機緣。
倒也不是說訂婚這兩個人在陳慕武這裡的面子有多大,而是他算了算時間,瑞典王儲應該就差不多要結束他在邶京的行程來到仩海了,自己必須要提前露露面,為以後的事情做一個鋪墊。
請柬上寫的名字,男方叫做徐章垿。
當然這人還有另外一個別名,叫做徐志摩。
徐志摩和陳慕武兩個人,在1923年的邶大初相識,然後又在去年,在劍橋大學見過一次。
當時在歐洲探望自己前妻和孩子們的徐志摩,蒙這一次的新娘陸小曼召喚,就又匆匆從歐洲返回了國內。
有人說是因為陸小曼拍電報給徐志摩,說自己一個人孤單無聊很想念他。
也有人說,徐志摩突然在1925年出國的原因不是去看剛出生又夭折了的次子,而是因為當時的陸小曼還沒和她的丈夫王賡離婚,徐志摩就已經和這個有夫之婦勾搭到了一起。
而雖然夫妻感情破裂,但在沒離婚的情況下,誰也不想讓自己腦袋頂上憑空就出現一頂綠帽子。
於是王賡對徐志摩發出了死亡恐嚇,為了避禍後者才遠走歐洲。
他之所以突然從歐洲回國,也是因為收到了陸小曼已經完成離婚的訊息。
在出國之前,徐志摩已經辭掉了邶大教授的職位。
從歐洲回來之後,他已經入職了仩海的光華大學,並且還兼在東吳大學裡教英文。
因為同時還在邶京的《晨報副刊》裡當編輯,所以徐志摩一直都在京滬兩地往返奔波。
除了王賡,反對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的,還有徐志摩的父親。
他一是認為,陸小曼不檢點。
作為一個交際花,經常出入舞廳、宴會等等這種交際場所,行為舉止十分輕薄。
二是認為,徐志摩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張幼儀離婚,在傳統家庭當中看來已經很大逆不道。
然後又要娶一個有夫之婦,實在是有辱徐家的門楣。
怎奈兒大不由爺,徐志摩是家中的獨子,又是長子長孫,現在年紀大了肯定不可能再練小號了。
所以經過他的各種軟磨硬泡,徐志摩父親的大腦裡已經開始動搖,覺得要不然就答應了他和陸小曼的這門婚事。
但是徐志摩的父親同時也提出來了一個要求,那就是必須要請身份足夠的人來當他們兩個的媒人和證婚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徐志摩可謂是這句話的踐行典範。
在西方,他一直以羅素的學生而自居。
在東方,他的老師,則是晚清時期的風雲人物之一,梁啟超。
雖然因為自己喜歡的姑娘被別人家的兒子追走,才致使自己移情別戀。
但徐志摩和梁啟超的關係一直不差,總是執弟子禮,以師事之。
歷史上,徐志摩二婚的訂婚人,正是這位飲冰室主人。
但非常出人意料的是,梁啟超在徐、陸二人的訂婚宴上,把這兩個人從頭到腳大罵了一頓。
他罵徐志摩“性情浮躁”、“學無所成”、“用情不專”、“做人失敗”,罵陸小曼讓她以後“恪守婦道”、“檢討自己的個性和行為”。
分別罵完這兩個人還不算完,梁啟超的證婚詞裡也是充滿了各種反諷,毫不留情地揭了這一對多情男女的老底。
陳慕武可太清楚這段往事了,現在看樂子的機會就在眼前,他怎麼可能不出現在吃瓜的第一線呢?
於是,宅在家裡許久才終於出關的陳慕武,按照請柬上約定的時間,來到了請柬上的地點,位於公共租界四馬路的杏花樓。
只是進了這家飯館之後,陳慕武就開始察覺到了有些不對勁。
老徐家也算是江海佇的大戶人家,當時還在清朝,修建從仩海到伉州的滬杭鐵路的時候,老徐家為了能讓自己家門口通上鐵路,硬生生讓這條筆直的鐵路,在硤石柺了個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