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塔古兄弟,你好你好!”
陳慕武敷衍地問候了一句,心裡想著,果然能進入劍橋大學的英國本地人,除了聰明之外,家庭大部分都非富即貴,這隨隨便便的一位,就是男爵家的公子。
公侯伯子男,英國的貴族等級共分五等,剛好和中國傳統的貴族分級數目相同,所以才被翻譯得如此接地氣。
和那種被尊稱為sir,翻譯為爵士的騎士相比,上面那五種貴族可以被稱為勳爵,地位也要更高貴一些。
“爵士”這個榮譽稱呼,被授予者可以終身擁有,但在他死後並不會傳給下一代。
但勳爵就不一樣了,他們基本上都有真實的或者有象徵性的封地,並且稱號和封地還能一直傳給後人,直到絕後為止。
陳慕武來到英國這幾年,也見到過不少貴族,但大部分都是男爵,也就是貴族中的最低一等。
開爾文、瑞利三世,包括之後盧瑟福被冊封為勳爵,他們都是最低等的男爵。
當然召喚師峽谷裡的納什男爵也是最低等的貴族,因為男爵的英文是Baron,所以臺服才會把大龍音譯稱為巴龍。
反倒是現在的劍橋大學校監,可能是因為當過首相的緣故,所以被封為了伯爵。
題外話,瑞利三世娶了貝爾福的二姐,帶英的貴族也是將就門當戶對,講究聯姻的。
當然英國的公爵陳慕武也見過一個,那就是他那些冤大頭金主當中的一個,當今英國聖上喬治五世的二兒子,約克公爵阿爾伯特王子。
據陳慕武觀察,在二十世紀,也就是1900年之前被冊封為貴族的,基本上都是以封號來稱呼。
開爾文勳爵,原名是威廉·湯姆森。
他的姓氏湯姆森,和現在三一學院院長J·J·湯姆孫的姓氏湯姆孫,同樣都是Thomson。
但可能是因為中文學界,為了區分英國的這個湯姆森/孫,所以才把他們的姓氏翻譯成了不同的漢字。
畢竟這兩個人都是非常有名的物理學家,在物理學上取得的貢獻也數不勝數,如果不區分的話很容易被人搞混。
比如熱力學中很有名的那個焦耳-湯姆森效應,又比如有關電子的湯姆孫散射,等等。
湯姆森在1892年被冊封為開爾文勳爵,開爾文指的是蘇格蘭的開爾文河,這條河在開爾文工作的格拉斯哥大學附近。
瑞利男爵三世,本名是約翰·威廉·斯特拉特,姓名和瑞利之間,同樣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瑞利其實是斯特拉特家祖籍埃塞克斯郡下轄的一個鎮子的名稱,自從他奶奶被冊封為首任女男爵,就選擇了瑞利這個封號。
這樣一代一代傳到他這裡,也就跟著叫去瑞利勳爵來。
但是到了貝爾福這裡就又不一樣了,他在退休之後的1922年受到冊封,雖然在蘇格蘭也有一塊叫惠廷厄姆的封地,但人們只會叫他貝爾福勳爵。
同樣的還有盧瑟福,他在未來受到冊封之後,稱呼的變化也僅僅是從盧瑟福爵士,變成了盧瑟福勳爵,並不會像開爾文和瑞利那樣,用封地來稱呼他。
所以聽到拉姆塞介紹時說,這位蒙塔古是斯韋思林男爵二世的兒子,陳慕武就知道,這個斯韋思林男爵的貴族爵位,應該也是在二十世紀之前就受到冊封的。
等一下,誰?
斯韋思林男爵二世?
斯韋思林?
陳慕武對蒙塔古這個姓氏不熟悉,可是斯韋思林這個單詞,卻觸動了他記憶深處的一根神經。
中囯的國球,是乒乓球。
乒乓球國際賽事中最權威的一項,是世乒賽。
世乒賽上設有各種比賽專案,每個一種比賽專案都對應一個獎盃。
而世乒賽男團比賽冠軍國家,所能拿到的獎盃,叫斯韋思林杯。
這不是巧了嗎?
眼前這位蒙塔古他爸,是斯韋思林男爵二世。
按照之前的推測,他們家的這個貴族爵位,肯定是在二十世紀之前被英國王室冊封的。
那不出意外的話,斯韋思林應該也和開爾文還有瑞利一樣,是英國境內的一個地名。
一塊地總不能分封給兩家人,不然彼此之間一定會打架。
如此說來,英國叫斯韋思林的,應該只有他們一家。
而這個世乒賽男團的獎盃,又叫斯韋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