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我宣佈,因為他提出來的相對論,以及他在量子理論發展上所做的貢獻,英國皇家學會經過研究決定,把1925年度的科普利獎章,授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教授。”
英國皇家學會,對愛因斯坦真是愛的深沉。
這枚科普利獎章,不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皇家學會把它第一次授予來自不受待見的戰敗國德國的德國人。
它也是愛因斯坦因為相對論,而獲得的第一個大型榮譽。
畢竟1921年的諾貝爾獎,可是頒發給了光電效應。
當然現在的物理學環境,和也之前不可同日而語。
從愛丁頓到坎貝爾,英美兩國的天文學家們在日食觀測當中,已經確認了愛因斯坦利用相對論進行的預言是正確無誤的。
就連陳慕武的那個不怎麼被愛因斯坦認可的量子力學,也都間接證明了一下相對論的正確性。
電子存在自旋這件事,給陳不相容原理提供了一個理論基礎,能解釋反常塞曼效應,並且也能被氫原子基態的施特恩-格拉赫所證實。
但這終究都是從實驗裡總結出來的,還並未從理論推導裡獲得。
不過當陳慕武把狹義相對論和波動方程相結合之後,得到了波動方程的最終形式。
在那個波動方程裡,陳慕武建立了幾個叫做陳矩陣的東西。
而這些矩陣當中,剛好包含了描述自旋的幾項。
把相對論和波動方程結合在一起,就能得到電子自旋。
這說明了什麼?
當然是只要相對論是正確的,那麼電子就一定會有自旋!
陳慕武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啊!
唸完了詩之後,讓我們把視線再從溝渠轉移到皇家學會的會場當中。
在第二天上午的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唸完本章開頭那一段頒獎詞之後,沒見這位新晉的獲獎者有哪怕一絲一毫的回應。
“愛因斯坦教授,請您上臺領獎。”
“愛因斯坦教授?”
講臺上的主持人已經呼喚了三遍這個名字,後兩遍甚至都用上了德語。
可是坐在皇家學會禮堂第一排中間貴賓位置上的愛因斯坦,仍然點頭如雞啄米一樣。
他身邊的愛丁頓先是用胳膊肘輕輕地碰了碰他,然後又用力地戳了幾下,這才終於把愛因斯坦從睡夢中喚醒。
“博士,該您上臺領獎了。”
愛因斯坦這才迷迷糊糊地起身走上了講臺,能很明顯地看到,他雙眼周圍面板的顏色比臉上其他地方要深得多。
站到麥克風前,愛因斯坦開口的第一句話就震驚了全場。
“感謝威廉皇帝學會授予我今年的阿道夫·哈納克獎章,我很榮幸能獲得這個獎勵……”
雖然威廉二世雖然已經在德國一戰戰敗之後,就從德國皇帝的位置上退了下來,跑到隔壁的荷蘭做起了寓公。
但是德國國內最高的科學機構,卻仍然還保留著這個名字。
可這裡是英國,不是德國。
英國最好的科研機構是英國皇家學會,而不是德國的威廉皇帝學會。
皇家學會頒發的獎章裡最有影響力的科普利獎章,也不是威廉皇家學會的阿道夫·哈納克獎章。
即使愛因斯坦一張口說的是德語,但在場的觀眾當中,仍然有很多觀眾都能聽得懂。
開口才說了一句話,就已經出現了好幾處錯誤。
站在講臺上的這個,真的是世界上最聰明,哦不,是世界上第二聰明的愛因斯坦嗎?
還是說他被某個人給奪了舍?
其實愛因斯坦單純只是因為昨天晚上沒睡好,或者說乾脆就沒睡,所以才導致他今天上午精神萎靡不振,思維一團亂麻,講話語無倫次,鬧了個大笑話。
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當然是昨天晚上姍姍來遲的陳慕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