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眼看快到年底了,又加上新一學年的秋季學期即將開學,實驗室將進來幾個新入學的學生,卡文迪許的賬面上實在是沒什麼錢,能讓你買那臺真空泵來做實驗了。”
一提到錢,盧瑟福臉上的表情就越來越無奈。
從實驗環境和實驗器材上,陳慕武已經見識到了卡文迪許實驗室的貧窮。
但他沒想到實際情況,卻是比他見到的還要更窮。
一年九千多英鎊的經費,花到八月份就開始精打細算,難怪盧瑟福會說出來“因為我們沒錢,所以我們必須思考”這種話。
看來這並不是因為他謙虛,而是因為他真的沒錢!
唉!
……
盧瑟福離開會議室之後,陳慕武也漸漸冷靜了下來。
主任的話糙理不糙,他講的每句每字都是事實。
關於電子衍射這件事,陳慕武只是在學量子力學時,在教科書上看到過戴維孫、革末和小湯姆孫做實驗時的衍射圖案,並沒有去詳細瞭解過,這兩個實驗究竟是怎麼做出來的。
因此他才會想當然地就把就把電子也當成了X射線那樣的電磁波,完全沒考慮電子暴露在空氣中,會和空氣分子發生碰撞,產生電離從而影響實驗結果這些事情。
薑還是老的辣,只用了短短几分鐘的思考時間,盧瑟福就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來了陳慕武的問題。
經過他這麼一點撥,陳慕武恍然大悟,確實是自己想的太少了。
他感覺自己穿越以後,因為一切發展得都太過順利,所以最近自己不由得有些飄飄然了。
被盧瑟福這一頓罵,也給陳慕武敲響了一次警鐘,那就是縱使他知道未來的科學發展,但是在科學研究中,也必須戒驕戒躁,腳踏實地才行。
在原時空,德布羅意提出了物質波這個概念之後,在朗之萬問他如何驗證物質波的存在時,德布羅意也像陳慕武這樣,提出了電子衍射這個實驗。
但是一是因為人們覺得這個法國貴族只不過是一個連博士學位都還沒取得、沒什麼名氣的物理學新人,他的說法太不可理喻,電子就是電子,不可能是波。
二是因為在當時歐洲大陸上,能達到讓電子成功進行晶體衍射的真空度,真的很難實現。
所以即使德布羅意已經給出來了晶體衍射的實驗方法,但卻沒有什麼人願意去做這個實驗。
就連他哥哥,第六代德布羅意公爵莫里斯·德布羅意的私人實驗室裡,也沒人願意搭理這個小王子的胡言亂語。
最早發現電子束存在晶體衍射的柯林登·戴維孫和萊斯特·革末,其實前者早在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概念的1924年之前,就已經開始做了相關的實驗。
只不過他們的實驗一開始並不是為了未卜先知地證明物質波的存在,而只是想檢測電子轟擊對金屬的影響。
期間,戴維孫雖然發表了幾次實驗結果,但他根本就不知道,遠在歐洲的德布羅意已經提出了物質波的觀點。
直到1926年,戴維孫再次結婚,帶著自己的第二任太太來到英國度蜜月,偶然間他參加了一次當地的物理學會議,發現玻恩正拿著自己幾年前發表的實驗資料,大談特談德布羅意的物質波,戴維孫才知道原來有物質波這個概念。
也是自此之後,回到美國的戴維孫,和參加了這場會議的小湯姆孫,才在各自的實驗室裡,分別利用低速電子和高速電子,設計了能驗證物質波理論的電子束晶體衍射的實驗,並最終取得了正向的實驗結果。
如果不是戴維孫誤打誤撞地做了電子轟擊金屬表面的實驗,而玻恩又恰巧看到了這個實驗的結果,並在會議上公佈出來,那麼可能人們對物質波的實驗驗證,依然遙遙無期。
這足以說明,德布羅意的物質波理論,在剛提出來時有多不受待見。
光子說從提出來,到經過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的實驗驗證最終確認存在,前前後後歷經了十八九年。
人們才剛剛相信了,一直以來都認為是一種波的光,同時也是一種粒子。
現在又想讓他們相信,本來是一種粒子的電子,卻又是一種波,當然會產生很強烈的牴觸情緒。
盧瑟福雖然訓斥了陳慕武一頓,然後又拒絕了他提出來的實驗要求,但估計和德布羅意當初所受到的冷嘲熱諷相比,卡文迪許實驗的主任,態度已經能算得上是十分和顏悅色了!
愚人節快樂!
新的一個月也請您多多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