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奧本海默從哈佛大學布里奇曼的手下畢業,進入到劍橋大學學習。
沒錯,他的導師正是指導葉企孫論文的那個布里奇曼,算起來,兩人還是師兄弟關係。
奧本海默申請進入卡文迪許實驗室,被盧瑟福所拒絕,不過還好有好心的老湯姆孫收留了他,並把他安排進了布萊克特手底下學習。
一個本應該去搞理論的人,非要進到實驗室裡,結果就是奧本海默根本就無法忍受實驗室中日復一日的繁雜重複性工作,心中的煩躁也越積越多。
終於他忍無可忍,在聖誕節把一枚浸了氰化物的蘋果放到了布萊克特的辦公桌上後,奧本海默就一個人跑到了巴黎。
幸運的是,布拉克特並沒有吃下那枚蘋果,否則的話,他就要領先阿蘭·圖靈三十年,成為這種死法的第一人了。
更幸運的是,奧本海默的爸媽千里迢迢地從美國趕到大西洋對岸,靠著伶牙俐齒讓自己的兒子逃離了被劍橋大學開除的厄運。
他們選的藉口也很蹩腳,說奧本海默患有精神疾病。
這之後沒過多久,奧本海默就從劍橋轉學到了德國的哥廷根大學,投入到了他心愛的理論物理的懷抱之中。
看著面前這個不苟言笑的傻大個,陳慕武向他伸出了手:“很高興認識你,帕特里克。順便問一句,你喜歡吃蘋果嗎?”
布萊克特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估計眼前這個悶罐葫蘆,三錘也砸不出一個響屁,於是他又轉頭問身邊的卡皮察:“彼得,帕特里克,你們最近都在做些什麼實驗?”
“我在用雲室給那些經過強磁場後發生偏轉的阿爾法粒子拍照記錄軌跡,而帕特里克,則是正在嘗試著改進實驗室中這幾個老舊的雲室。”
看來,卡皮察還沒有投身到低溫物理學的懷抱,布萊克特也還沒成功改進了威爾孫雲室。
但陳慕武也並不想搶這兩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卡皮察能在1978年八十四歲高齡時得獎,是因為評委會認為他年事已高,所以才不得不把這個獎項“施捨”給了紅色國度的科學家。
和他共同獲獎的另外兩個人,羅伯特·威爾孫和阿諾·彭齊亞斯,是因為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卡皮察的研究方向,低溫物理學,風馬牛不相及。
在卡皮察之前,他的同胞列夫·朗道也是因為出了車禍,被評委會認為時日無多,所以才請瑞典駐蘇連大使前往醫院病房,代替國王替他頒獎。
而布萊克特為了改進雲室,拍了十幾萬張照片,是純靠著毅力和堅持,才獲得了諾貝爾獎。
來而不往非禮也,卡皮察也向陳慕武打聽起他來:“陳,鱷魚給你安排了什麼任務?”
“盧瑟福主任說他最近要準備去倫敦參加小王子的婚禮,等他回來之後,才會給我安排任務。”陳慕武“坦誠”地說道。
“這麼說,鱷魚要離開一段時間了?”聽到這個訊息,卡皮察瞬間就興奮了起來,“既然這樣,我們今晚要不要打幾把牌,來慶祝一下這個訊息?”
“彼得,你不要在實驗室裡大聲地說這種話,說不定下一秒,主任就會在你的背後出現。”陳慕武好心勸告。
聽到他這麼說,嚇得卡皮察立刻就逼近了嘴巴,他還心虛似的前後左右看了看,想要確認盧瑟福有沒有出現。
“好了,不逗你玩了,你說你和帕特里克是同一個小組,而我這幾天剛好也沒有專案,就暫時加入到你們組中好不好?”
“當然沒問題。”
卡皮察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布萊克特也跟著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