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慕武在㑜江省內講學的行程安排頗為緊湊。
他先是跟著張乃燕到仩海南站,坐著滬杭甬線的火車到了嘉興,在省立第二中學講演一場。
然後繼續登車前往杭縣,又在省立第一中學和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各講一場。
離開杭縣之後,兩人又從城南白塔嶺下的閘口南渡錢塘江,在江對岸的西興進入蕭曹運河,坐船沿著千年的運河水道,直接穿過邵興城,最終在曹娥江的西岸下了烏篷船,在曹娥廟旁等待著過江的輪渡。
曹娥廟中自然供奉的是曹娥,這位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孝女。
但讓曹娥廟聞名於天下的卻不是曹娥,而是他的本家曹操。
廟裡有一座曹娥碑,蔡文姬他爸蔡邕曾為此碑題了八個大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
一天曹操和楊修路過此地,曹操問楊修知不知道這八個字是什麼意思。楊修才思敏捷,一下子就看出來字中的深意,曹操讓他不要說,直到往前又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想明白,這八個字背後所指的是“絕妙好辭”四個字。
給張乃燕講完這個故事,渡江的輪船也到達了曹娥廟前的渡口。
兩人登船渡到江對岸,渡到江對岸,就到了陳慕武的故鄉,仩虞縣。
無論是在錢塘江,還是在曹娥江,以及連線兩者之間的西興運河上,陳慕武從來沒感覺有一絲一毫的暈船現象。
但也不知道為什麼偏偏一到了海上,他就開始天旋地轉,真是奇哉怪也!
按照張乃燕的安排,他們應該從曹娥江南岸的曹娥車站,登上甬曹線的火車,直接坐到終點佇波,然後在鄞縣的省立第四中學和甬江女子中學各講一場,就算圓滿完成任務。
但在臨行前,陳慕武的大哥陳慕僑,非要張乃燕在行程中多加一個學校,那就是仩虞縣驛亭車站旁邊,白馬湖畔的春暉中學。
陳慕僑此舉,倒不是因為秉信《項羽本紀》裡的那句“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而是這春暉中學,和他們老陳家還頗有淵源。
陳家三兄弟的叔祖父陳春瀾,在仩海開埠之後,離開家鄉來到十里洋場闖蕩,從一個錢莊的小夥計做起,一直做大到在仩海開了十幾家錢莊。
陳春瀾子嗣不豐,那麼多家錢莊又缺人管理,就從自家子弟裡挑選精明能幹的接手,陳慕武的二哥陳慕平因此才得到了江迺路上的那家錢莊。
陳春瀾年老之後不忘桑梓,先是撥款在仩虞建立了春暉小學校,後來又撥鉅款十五萬大洋,在白馬湖畔修建起了春暉中學堂。
春暉中學現在的校長經亨頤,又是陳慕僑在䒤本留學時的同鄉兼學長,得知他三弟要回故鄉講學,就立即寫信邀請陳慕武也來春暉中學講上一場。
於情於理,陳慕僑都沒辦法拒絕這一邀請,所以才懇請張乃燕在行程中多加了這一個學校。
張乃燕巴不得陳慕武能多講幾場,所以也就毫不猶豫地應了下來。
應該說,在㑜江省內的這幾場講學中,讓陳慕武最驚喜的就是春暉中學這一場。
這所學校雖然才建成不到一年,但師資力量卻非常雄厚,他在學校裡,見到了翻譯《愛的教育》的夏丏尊,見到了在浦㐰站等車時想到的朱自清,見到了畫漫畫的豐子愷,還有豐子愷的老師,赫赫有名的弘一法師李叔同。
講學結束之後,張、陳二人留宿在學校一晚,和諸位名師大家徹夜歡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