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玻爾和愛因斯坦私下裡的關係不錯,但他倆自從認識之後,兩人自始至終都處在相愛相殺的階段。
如今的玻爾骨子裡還是遵循老傳統的觀點,在他的心目中,愛因斯坦哪裡都好,只是提出來光量子的這個觀點,是絕對不可以接受的。
如果承認像他所說,那樣的光量子確實存在,那麼無論是惠更斯的波動說,還是麥克斯韋建立的電磁學理論,都會徹底被推翻。
在去年,玻爾和愛因斯坦同時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前者是當年獎項的得主,而後者則是之前一年的獎項得主。【1】
在得知得獎的第一時間,玻爾立刻給遠在遠東講學的愛因斯坦寫了一封信,祝賀他終於獲得了諾貝爾獎。
書信內容寫得十分謙卑,他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績,是因為愛因斯坦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因此,愛因斯坦能在他之前獲得諾貝爾獎,玻爾覺得這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因為如今相對論在物理學界還有爭議,所以在授予愛因斯坦1921年度的物理學獎時,瑞典皇家科學院給出的獲獎理由不是相對論,而是“為了表彰他在理論物理學上的研究,特別是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至少光電效應定律已經被密立根的精確實驗所驗證,其準確性是毋庸置疑的。
去年12月10日,諾貝爾忌辰的這一天,還在䒤本講學的愛因斯坦沒能到斯德哥爾摩參加屬於他的頒獎典禮。
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五世隔空給愛因斯坦頒完獎之後,又邀請今年的得主玻爾上臺。
但玻爾的發言卻引發了現場觀眾席的陣陣喧譁,因為他在獲獎感言中,矛頭直指剛剛才獲獎的光電效應,完全否定了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說用這種理論解釋光電效應是錯誤的!
由此可見,玻爾是有多麼牴觸光量子這一理論,才能在頒獎典禮上如此不留情面地說出這麼拆臺的話。
所以一開始,玻爾對陳慕武的論文十分不屑,只不過是提出一種理論罷了,沒有實驗驗證,那就與民科無異。
但是,在接踵而至的《自然科學會報》中,他不但再一次看到了陳慕武的論文,而且後面還有自己老師盧瑟福做的實驗驗證。
老師實驗結論表明,伽馬射線在經過折射之後,確實會出現論文中預測的那種現象。
這是玻爾絕對不願意看到的!
越想越氣憤的玻爾打了個電話,讓自己的助手亨德里克·克萊默斯趕快來辦公室找他。
1916年,克萊默斯在拿到荷蘭萊頓大學的理學碩士學位之後,想在博士期間到國外深造。
他本想去的是哥廷根大學,拜入馬克斯·玻恩教授的門下。
但因為歐洲正在打第一次世界大戰,克萊默斯不能前往德國,他只能來到和荷蘭同為中立國的丹麥,成為了當時剛從曼徹斯特大學回國,還不為人所知的玻爾的博士研究生。
博士畢業之後,他被自己的老師玻爾留下來做助手,取得了哥本哈根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副教授的職位。
如今的他,才剛剛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之中,因此像打了雞血一樣動力十足。
克萊默斯在電話中聽到老師的語氣似乎有些不正常,於是就一路小跑地來到玻爾的辦公室。
“漢斯,你快來看看這篇論文!”
克萊默斯老老實實地從玻爾手中接過《自然科學會報》,花費很長的時間認真讀完了一遍陳慕武的論文和盧瑟福的實驗快報,然後才抬起頭來對他的老闆說道:“老師,這篇論文不是已經在上個月的《物理學年鑑》上發表過一次了嗎?”
作為一個荷蘭人,他閱讀起德語來要比英語輕鬆得多。
“沒錯,你覺得怎麼樣?”玻爾蹙著眉頭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