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什麼問題的話,明天我就可以給德國和英國方面發電報,至於電報的花費,你也不必擔心,我想德國駐滬領事館的那幫傢伙應該很願意代勞的。”
不愧是猶太人,對錢的算計真可謂是流在血液裡代代相傳的技能,愛因斯坦也未能免俗。
當初蔡元培第一次邀請愛因斯坦到邶大講學,就因為報酬給的太少被拒絕了。
愛因斯坦這次東遊,本來計劃是到仩海之後北上,在邶大講學兩個禮拜。
但因為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催他去給希伯來大學站臺,瑞典方面又催他去斯德哥爾摩領諾貝爾獎,因此愛因斯坦不得不取消了邶大的行程。
得知這個訊息之後,蔡元培自然是失望萬分,還曾忍不住在《邶京大學日刊》上的撰文中暗地裡揶揄了一句。
不過陳慕武對此是樂見其成的,畢竟這能給自己省下一大筆開支。
現如今,發電報可是一點兒都不便宜,國內一個漢字大洋一角二分,一個洋文一角八分,更何況是發往國外。
如果真讓陳慕武自掏腰包,那個天文數字估計要讓他下了血本。
談話間,他們一行三人已經沿著四馬路,從工部局所在的河遖路走到了福卅路的盡頭。
陳慕武拒絕了查特萊的用餐邀請,他可沒興趣參加一幫猶太人的聚會,畢竟他們又不是《大時代》裡我見猶憐的小猶太,而一是個個肥頭大耳的洋鬼子。
更何況,雖然猶太人在歐美的境遇不怎麼樣,但在仩海在中囯,他們的身份仍是一幫面目可憎的殖民侵略者。
說句政治不正確的話,就衝這幫人在租界在中囯的所作所為,陳慕武一點兒也不同情他們的同胞日後的遭遇。
在一品香飯館的門前,他和愛因斯坦就此分別。
陳慕武絲毫不擔心愛因斯坦看過論文之後,不會發出電報推薦。
因為他十分清楚,自己交到愛因斯坦手上的論文,在物理學史上的分量有多重。
如果說從1905年到1923年這十八年裡,這世界上還有一個人堅信存在光量子,那麼這個人一定就是愛因斯坦。
現在陳慕武把一篇光量子的論文交給愛因斯坦,一定會引起後者極大的興趣。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如今既然已經走出了第一步,也就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
【1】筆者注:此處說沒通車並不是指西伯利亞鐵路還未建成投入使用,而是指因為蘇俄內戰導致的線路中斷運營。而且此時民囯邶京政府尚未與蘇連簽訂利用西伯利亞鐵路進行通郵客運的相關檔案,所以此時中囯和歐洲之間的郵路,還要完全依賴海上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