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尚未公佈,因為要在照相底片上測量出星體的百分之一毫米級的細微偏差,並由此計算出偏差率,是一項非常困難的工作,可能還要再等上幾個月的時間。”
“博士,請問能否用木衛掩星現象,來證明相對論的正確?”這次的問題來自工部局電氣處的一位工程師安東尼。
“當然了,不但可以,而且據我所知,已經有人正在對這個問題進行計算,可能很快就會得出結果。”
……
與會眾人裡,大概也只有半成是真心熱愛科學的。
其餘都是想要一睹這位全世界最當紅科學家風采的附庸風雅之輩,這些人對科學的熱情,總是短暫的。
現場問題出現的頻率漸漸降低,直到最終再沒有洋人舉手提問。
於是一位身材微胖、戴著小圓眼鏡的圓臉華人青年,終於有機會提出他的問題。
他放下已經舉了半晌的手,從聽眾席後排站起身問道:“博士,請問你對英國奧利弗·洛奇爵士的唯靈論研究有何看法?”
一戰和西班牙大流感這兩場天災人禍,帶走了數以億計的生命,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中青年人,同時也給歐美留下了許多要承受暮年喪子之痛的老年人。
於是唯靈論在此期間逐漸興起,人們紛紛都想透過這種所謂“心靈交流”的方式,來獲知已經陰陽兩隔的親人在那邊的訊息。
其信徒中最有影響力的兩個代表人物,一個是上面提到的英國伯明翰大學前校長洛奇,另一個就是寫出了鼎鼎大名的《福爾摩斯探案集》的柯南·道爾爵士。
洛奇在一戰中失去了兒子,而道爾則是在一戰和流感當中,失去了兒子和弟弟。
兩人在和故去的親友“通話”的同時,還不忘大發慈悲之心,試圖幫助更多與他們同病相憐的人。
於是洛奇和道爾分別到美國各地開展廣泛演講,唯靈論也隨之甚囂塵上。
聽到這個問題,臺上的主講人卻是臉色一沉,一改之前的好脾氣,十分不屑地飆了一句法語:“Ce n'est pas sérieux!”
德瓊一陣尷尬,等了一會兒,發現主講人沒有再說下去的意思,這才用英文緩緩道來:“博士說,這個問題是不足為道的。”
這樣一個小插曲,並沒有導致場內的熱情重燃。
見聽眾全都意興闌珊,查特萊決定提前結束這場討論會:“如果不再有人提問的話,我們就將……好吧,那位先生,請問你有什麼問題?”
後排角落裡站起來一個身材高大的年青人,他清了清嗓子,用不太流利的德語開口說道:“博士您好,在我國古代有個哲學家,名字叫做惠施。他曾經提出一個觀點,叫做‘今日適越而昔來’,意思就是今天才出發到越地去,昨天就已經到達那裡了。這個觀點裡蘊含著一個有趣的問題,即人能不能回到過去,或者像英國作家威爾斯的小說《時間機器》裡說的那樣,做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
鋪墊一番之後,陳慕武略作停頓,然後丟擲了自己的問題:“愛因斯坦先生,請問您覺得,回到過去或者前往未來的時間旅行,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