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差價大機率是灰色的,但這就和考試作弊監考老師不一定抓一樣。
很多事情國家看在眼裡,也不會去管,可能等到某個時刻再統一秋後算賬,集體進行整改、清算。
許秋之前不瞭解不知道,瞭解過後,他發現一個小小的行程單,裡面居然還有這麼多門道在裡面。
臨近放假,接下來的幾天,許秋和吳菲菲她們一起處理一些實驗室裡的雜事。
首先,是和魔都手套箱廠商那邊對接,商議具體怎麼規劃手套箱。
因為不同課題組的需求、實驗室的空間都不盡不同,所以手套箱廠商那邊除了提供標準樣式的手套箱外,也會為開放客戶自行定製的功能。
魏興思課題組這邊也不例外,按照之前規劃的情況,需要把原先兩個手套箱與新的一個手套箱拼接起來。
也就是新購買一個旋塗手套箱,原先旋塗、蒸鍍手套箱的功能不變,按照“旋塗蒸鍍旋塗”的模式進行拼接。
這樣左手有機,右手鈣鈦礦,然後把蒸鍍卡在中間。
不過,在拜託段雲設計具體的加工圖紙的時候,許秋他們發現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
且不說新旋塗手套箱和舊旋塗手套箱哪個用於有機、哪個用於鈣鈦礦,這個涉及到各自團隊利益的問題。
一個最大的問題是,中間蒸鍍的手套箱存在蒸鍍艙。
而蒸鍍艙是側向開門的,也就是說蒸鍍手套箱的左邊需要預留很大的空間。
如果把蒸鍍手套箱卡在中間的話,蒸鍍手套箱和位於它左手邊的旋塗手套箱,兩個手套箱之間的連線就需要做的非常長,不利於平常傳送基片、材料、試劑。
很容易想象,正常手套箱的傳送艙長度是40厘米,就這個長度,從手套箱裡面操作,要掏出傳送艙裡面的東西就已經比較困難了,通常需要在傳送物品前,手動把東西放到傳送艙內部靠近手套箱一側的地方。
現在因為蒸鍍艙的緣故,需要預留大致80厘米的空間,假如真的設計這麼長的傳送艙,估計只有長臂猿才可以從中取出東西來了。
不過,倒是可以在傳送艙裡面安裝一個帶滑軌的托盤。
但是有托盤的話,本來是圓柱體形狀的傳送艙,就會變成被砍掉一刀的圓柱體,內部空間大幅度縮水不說,托盤拉出來的空間,也要預留出來,這也會佔據手套箱內部的空間,同樣不是很方便。
如果想要改造蒸鍍艙的話,也相當麻煩。
因為蒸鍍裝置是沈城一家真空公司的裝置,而不是魔都手套箱公司的裝置,要改造它的話,還需要把沈城真空公司的人喊過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機率需要重新設計手套箱的結構。
於是,許秋、吳菲菲、段雲聚在一起商議。
段雲因為即將畢業,所以他也無心參與太多實驗室建設的事情,主要是被吳菲菲拉過來,負責出具CAD圖紙的,雖然和魔都手套箱公司那邊對接,用PPT作圖也不是不行,但如果用CAD的話,會顯得自己專業一些。
許秋首先提議:“一個解決方法是再添一個蒸鍍手套箱,也就是做成兩個“旋塗蒸鍍”的二連模式。”
隨後,許秋話鋒一轉:“不過,這樣預算就比較吃緊,需要40多W,現在魏老師那邊給出的預算是20W。”
“嗯,預算不能超太多,不然魏老師那邊壓力就太大了,我們組現在幾個基金都快到期了。”吳菲菲想了想,提議道:
“我覺得還是把蒸鍍與旋塗分開吧,然後我們再購買一個同樣大小的旋塗手套箱,這樣唯一的一個問題,就是器件轉移過程中可能會短時間的接觸到氧氣,不過應該問題不大,現在二維鈣鈦礦都挺穩定的……”
其實,轉移器件中途會漏氧,也是魏興思課題組中存在的一個老問題。
但許秋經過模擬實驗室檢測,發現這個問題對於ITIC這類比較穩定的器件來說,影響並不大,效率衰減可能在0.1%0.3%左右。
因此,之前許秋也就沒有怎麼特意去考慮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