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疊層器件的製備學妹之前沒有做過,但從原理上來講,疊層和普通的單結器件差不多,離不開旋塗和蒸鍍,只是工序稍微複雜了一些。
因此,對於韓嘉瑩來說,並沒有太大的難度。
許秋把模擬實驗室中最優的幾組條件,改了改告訴學妹,讓她在一個範圍內自由發揮。
雖然最優條件他是已知的,但也不能直接給出來,這樣就有些太假了。
安頓好學妹,許秋返回辦公室,內心感慨了一句:“難得的想自己做做實驗,沒想到還被學妹給搶了。”
然後,許秋繼續修改《科學》文章。
之前,他只是把初稿給寫了出來,得到的並不是最終的版本。
在一些細節之處,還需要繼續雕琢,儘量讓別人看到這個工作,能夠有更多的啟發。
而不是說讓別人看完以後,只覺得:“他們把效率做到了多少多少,哇,好NB!”然後就沒其他收穫了。
因此,除了突出器件高效率外,文章中半經驗分析的地方,同樣也是一個較為重要的點。
半經驗分析這一部分,雖然是後來補上的故事,但對於材料這類應用科學,理論總是滯後於實踐的。
因此也不需要太過於糾結誰先誰後,只要好用就成。
在這裡,許秋展開講了具體的材料選取規則,也即在排除器件加工工藝的因素下,怎麼進行材料的選擇和設計。
另外一點,就是PCBM的問題,之前許秋一直只是把它當做是輔助調控光吸收的手段,現在可以把它可能對器件效能的影響新增進去。
不過,受限於2500字文章篇幅,許秋加了一些內容,就必須把一部分不那麼重要的內容,轉移到支援資訊中。
這個過程還是比較痛苦的,自己碼出來的字,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個都不捨得丟。
時間一晃而過,轉眼就到了下午五點多。
許秋改了一天的文章,有些腰痠背痛,不得不說,改文章這活兒比和學妹一起玩遊戲都要累。
實驗室裡,韓嘉瑩剛剛完成了器件的蒸鍍,正在進行關閉分子泵的操作。
疊層器件的製備週期還是比較長的,要是普通的單結器件,如果從上午開始做器件,估計現在都已經蒸鍍好、測試完畢了。
看現在這個樣子,肯定是無法在五點半之前完成這批疊層器件的測試工作了。
於是,許秋和韓嘉瑩商量了一番,決定先一起出去吃個晚飯,然後再回實驗室進行器件測試。
反正短時間把器件存放在真空氛圍中,大機率不會變壞。
說起來,明天週六,剛好是元旦,他們兩人還買了凌晨零點的跨年電影票。
剛好吃完飯,回來做一波實驗,再一起看跨年電影,日子非常的充實。
晚飯的地點,韓嘉瑩挑選在了大學路上新開的一家名為“歡樂送”的川菜館。
之所以不去五角場商圈,是因為今天元旦前夕疊加週五,那邊想必人會非常的多。
結果,等許秋和韓嘉瑩到了“歡樂送”,發現這邊的人也不少。
不過,來都來了,兩人就取了個號,發現前面還有40多桌要等位。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
一直等了近一個半小時,到晚上七點多,兩人才在服務員的帶領下進入餐廳內。
這邊的菜品味道還算不錯,當然,可能也和本身是川菜是有關。
因為有辣椒、花椒這種調味劑的存在,川菜要做的好吃,門檻比其他菜系要稍微低一些。
反正無腦放辣椒就是了,辣到一定程度上,根本分辨不出來食材原本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