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早上八點,課題組的眾人提前來到材一,開始著手佈置三樓會議室的會場。
孫沃前去北區一條街的水果店,拿昨天預定好的新鮮水果拼盤;
吳菲菲從魏興思那邊取了一包茶葉,然後燒水煮茶,並準備好一次性紙杯和塑膠杯託。
段雲負責搬運整箱礦泉水,並在每個老師的座位前擺上一瓶;
陳婉清、韓嘉瑩她們在每位老師的座位前放置了一個標有名字的三角立牌,併發放一份會議材料。
考慮到人手足夠,許秋沒有選擇去幫忙,而是留在樓下的216辦公室裡,做著大會演講前的最後一次準備。
最開始,他是參照上次去龔遠江那邊參加會議的情況,按照英文匯報進行準備的。
結果後來才知道,今天的會議是用中文匯報的,因為上次有bazan在場,而這次沒有老外參加。
這倒是讓許秋減輕了不小的壓力。
其實,這種大會,不論是說中文還是英文,對教授學者們的影響倒不大。
他們吃科研這口飯,基本上都有雙語的基礎,畢竟考評指標中佔比最大的就是sci論文,英語不好,發不了文章,就很難評得上教授。
影響最大的還是學生。
語言的應用,包括聽說讀寫四項。
對於魔都綜合大學的學生來說,讀寫可能都比較擅長,畢竟能透過應試考試考進來,這方面多半不會太差;而聽說方面就不一定了,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會非常大。
像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大四畢業的時候,能夠和歪果仁用英語正常交流的,估計也就在半數左右。
也就是說,如果國外的教授過來魔都綜合大學進行學術彙報,有一半學生是聽不懂的。
而且,有一些學生甚至連四級都過不了。
當然,這主要還是因為魔都綜合大學本科畢業是不要求四六級成績的,只要透過校內的綜合英語測試就可以。
而校內的綜合英語測試採用的是績點制,雖然這個測試的難度是專八級別,拿a有難度,但只要不缺考,拿個c、d還是比較輕鬆的,可以正常畢業。
唯一的問題,就是績點會被拉的很難看,拿了四學分的d,相當於掛了一門三學分的課程。
早上八點五十分,會場佈置完成,而且已經有不少老師和學生陸陸續續的趕了過來。
魏興思西裝筆挺,面帶笑容的站在會議室的門口,像一個銷售一樣,迎接著到訪的老師。
來訪的老師,主要是校外做有機光伏領域的學者。
因為一個學校裡很少存在研究方向重合的多個課題組,所以校內的老師相對比較少,許秋只看到了唐雲坤。
會場內,唐雲坤和馮盛東坐在一起,他們經過週日的一頓飯局,算是搭上了線。
兩人剛好是校友,全部都是魔都綜合大學物理系畢業的,不過他們兩人並不是同一級,唐雲坤要比馮盛東早三年畢業,因此之前並沒有什麼交集。
雖然現在兩人選擇的道路並不相同,一個是在國內任教,一個是在國外發展,但研究領域有所關聯,還是有很多合作機會的。
另外,這種級別的會議,是要到院系那邊報備的,系裡也幫忙進行了一波宣傳預熱。
許秋收到了輔導員鮑偉在班級群裡轉發的通知,說只要參加這場大會,可以算參加八場學術彙報。
這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為研究生期間總共只需要聽20場學術報告,現在這一場就頂八場,非常的划算。
因此,也導致今天來會場的人數稍微有點多,會議室內部一共40多把椅子都不夠用,位置很快就都坐滿了。
見狀,吳菲菲派出孫沃、段雲等人去隔壁的會議室拎椅子過來。
可即使這樣,剛搬過來的椅子也不夠分。
於是,來的晚的人就只能站著聽報告了。
許秋坐的位置在中央的大會議桌上,魏興思的旁邊,他的座位前面也有一個專門的三角立牌,上面寫著他的名字,算是享受著老師級別的待遇。
在到訪的人群中,許秋看到了不少熟悉的身影。
包括博士班的班長穆雪,她的手裡捧著一個實驗記錄本,上面還放著一張簽到表,大概是用來統計過來聽報告的學生。
另外,前室友陶焱也過來了,他的課題組辦公室就在216的隔壁,上個樓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