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煤業這邊的作坊和九州煤業這邊差不多,都是以一個大村子為基礎修建起來的,此時,整個村子裡面的村民也都成了張氏煤業的僱工,都忙的熱火朝天。
不過和蘇禹這邊不同的是,蘇禹將蜂窩煤的製造拆分成了很多道工序,各個工序的人只負責自己工序的事情,又採用了計件制的獎勵制度,所以九州煤業這邊的村民也好,夥計也罷,幹活都非常的賣力。
因為大家都知道,乾的活越多,拿到手的錢就越多,這是直接和自己收入相掛鉤的,幹活自然是賣力
更何況蘇禹這邊給的伙食也確實是不錯,米飯、白麵饅頭管飽,偶爾還有點葷腥加餐,這待遇自然槓槓的。
大家幹活都不需要有人監工,因為都很賣力,甚至都爭著搶著幹,都想多賺點錢。
但是張氏煤業這邊就不一樣了,蘇禹只是傳了蜂窩煤的製造方法,可是沒有將這流水線工作的方式,還有這計件激勵制度的方法告訴其他人。
所以張氏煤業這邊的採用的依然是傳統的方法,分成了一個個蜂窩煤製造作坊。
每個作坊都完整的從頭到尾製造蜂窩煤,然後僱傭的這些村民,一天也只給5文錢,不包伙食和住宿,也沒有任何的激勵措施。
此時天寒地凍,更是下起了鵝毛大雪,作坊這裡的村民本身穿的就非常單薄,一個個又沒有吃飽,根本就沒有多少力氣。
所以幹起活來的時候,一個個都和懶洋洋的懶牛一般,管事的催一下就賣力的幹幾下,管事的人要是不在,一個個都在哪裡慢慢的磨洋工。
沒辦法,太冷了,又吃不飽穿不暖,根本就沒有多少力氣。
張氏兄弟兩個在一個個作坊這裡巡視,所到之處,所有的村民都彷彿打了雞血一般,一個個幹活都非常的賣力,讓兄弟兩個還是比較滿意的。
“我們監督如果不嚴厲一點的話,一個個都懶的要死,別讓我抓到偷懶的,我非扒了他的皮不成,一天5文錢可不是那麼好拿的。”
張梁他很清楚自己手下這些村民偷懶的事情,所以兩兄弟也是經常在各處巡視,走來走去,一天很大一部分的時間就花在了這上面。
“走吧,我們去看看我們的蜂窩煤,這第一批蜂窩煤差不多要曬乾了,我們要趕緊組織人手運到遼東城裡面去賣了。”
張寶帶著張梁,兩兄弟來到了蜂窩煤晾曬區,看著一地的蜂窩煤,也是非常的有精神,彷彿看到了無數的金幣正在向自己不斷的飛來。
“你們還不趕緊將這些曬乾的蜂窩煤給搬進倉庫裡面去。”
“都給我小心點,這一個蜂窩煤可是2文錢,碎了一個我就從你們的工錢裡面扣。”
張梁看著天空之中飄落的雪花,也是連忙著急的吩咐手下的人將這些曬乾的蜂窩煤給搬進倉庫裡面去。
同時也是開始默默的數起來,準備計算下這第一批蜂窩煤的數量。
“全部收進倉庫了,這第一批蜂窩煤一共是兩萬五千三百五十塊蜂窩煤。”
張寶、張梁兩兄弟也是精力十足,一直數著收進倉庫裡面的蜂窩煤,直到最後一塊蜂窩煤搬進倉庫裡面,他們兩個也是算出來了這第一批蜂窩煤的數量。
“一個蜂窩煤賣2文錢的話,這第一批蜂窩煤的就可以賣到五萬零七百文,摺合金幣的話差不多有50金。”
“蒼天啊,才50金,為了這個蜂窩煤我們兄弟兩個前前後後都已經投了3萬多金,現在一天才只有50金。”
張梁是個算數的高手,仔細的算了下,頓時忍不住眼前一黑。
原本以為這蜂窩煤的生意是非常賺錢的買賣,九州煤業這邊可是傳出訊息了,一年可以賺上百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