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只有在第一時間搶跑,換取足夠的資金,他們也才能在合適的時候出手救市。
這麼做,其實很正常,但張敬總感覺對不起陸良,就像師傅被妖怪抓走,老豬就開始分家產。
“做的挺好,不需要跟我道歉。”
陸良失笑,也瞭解到今天開始補漲,收復昨天的失位。
“不過有一點,你做的還不夠好。”
他提醒道,現在張敬才是公募基金的總經理,而不是他。
“下次遇到這種情況,首先做的就是穩住,先穩行情再套現,不要把我跟公募繫結的太深。”
聽到陸良的話,張敬應了一聲,只是嘴角不禁泛起一抹苦澀,談何容易。
雖說養恩大於生恩,但陸良是把孩子養到長大成人,再交到他的手上。
這個‘孩子’的三觀早就成型,被深深地打上屬於陸良的烙印。
“我也知道一時半會很難改變,不著急慢慢來。”
陸良輕笑一聲,攬著張敬的肩膀“可以先從搬家做起。”
最近一年期滿,公募又可以收取新一年的管理費。
雖然不像私募那樣,動輒幾十個點,但架不住規模大。
公募普遍管理費為12%,他們也是,但只要年化超13%,就會增長到封頂2%。
3000億的2%,就是60億。
陸良打算抽50億就好,剩下10億,留在公募用於日常開銷。
比如給張敬,及公募的員工發發獎金,直接全部拉滿,大的發一兩千萬,小的一兩百萬。
有時候,陸良都忍不住感慨,難怪國內的金融市場會變成這個吊樣。
金融市場的各種相關法案法規,幾乎是一邊倒的偏向大機構。
比如他們,哪怕年化沒有超13%,甚至是負的,每年也能收取12%的管理費,也就是36億。
一家大型的基金類公司,在職員工頂天就千人,千人瓜分36億,足以吃得滿嘴流油,滿腦肥腸。
在旱澇保收的規則下,誰他媽還去研究該怎麼給基民們賺錢。
一個個都在想著,但凡能少虧點,就能多吃幾年管理費。
如果一隻基金被玩壞了,那就廢掉,重新再開一隻。
所以有時候,真不怪股民瞧不起基民。
大環境如此,買基金十有**都是虧,漲得少,虧得多。
如果基金都能賺錢,那就可以閉眼買股票,買什麼都能賺。
“陸總,那我們搬去哪?”張敬錯愕,嘴角泛起一抹苦澀。
難怪陸良今天跟他說這麼多話,原來是惦記著新鮮出爐的60億管理費。
“想搬去哪,就搬去哪,只要能加深投資人的印象就好,基金是你在管。”
陸良笑了笑,伸了個懶腰,打算結束一天的工作,下班回家了。
協助蘇城完成漊水新能源產業區的建設,在他看來,公募已經完成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