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者聞言點了點頭,隨後李世民對著殿外喊到:“傳太子李承乾入宮覲見。”話音一落只聽門外響起了一個小黃門的聲音,“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您不能就這樣進去,啊......”伴隨著一陣淒厲的叫聲,太極殿外的大門上,瞬間潑灑了一層紅色的斑點。
大門緩緩地被推開,只見一身甲冑的李承乾,右手緊緊地按住左腰際懸掛的寶劍,身後則是一群東宮衛士,其間還有一名長相陰鷲的中年男子緊隨其後。透過大殿的大門向外看去,只見太極殿外躺著幾具屍體,門外身著奇裝異服的男子手持兵刃,絡繹不絕地向著太極殿湧來。
走到距離龍椅前大約二十步的位置,李承乾緩緩地停下腳步,抽出腰間的長劍,指著龍椅上的李世民朗聲喊到:“父皇,兒臣最近明白了一個道理,若是想不受別人管束,必須要坐在您現在的位置上,所以兒臣斗膽懇請父皇退位讓賢就好,屆時兒臣會將父王您送入大安宮內,不知父王意下如何?”
李世民見狀忿忿地說到:“朕的親兒子,今日竟然來反朕,好,好,很好,看來朕是小瞧你了。”
一旁的楚墨風看到眼前的場景,不由地笑著說到:“既然這是你們的家務事,本王也不好久留,二位好生談話,耽誤不了你幾分鐘的。”
誰知李承乾似乎是得理不饒人,指著楚墨風忿忿地說到:“賢王叔,今日您暫且別走了,且看侄兒繼承大寶,屆時您在從旁為侄兒出謀劃策即可。”
楚墨風聞言並未開口說話,只見李承乾用劍指著李世民忿忿地說到:“敢問父皇,兒臣究竟哪裡做錯了,為何您對兒臣置之不理?”
李世民見狀嘆了口氣說到:“乾兒你錯了,試問朕從未對你失去信心,只不過你此前所作所為,讓朕對你有些失望了。”
“失望?父皇真是推脫的一乾二淨啊。”聞言李承乾冷笑一聲,“若不是父皇找了一群心懷不軌之人前來管束兒臣,兒臣豈會走到今日這一步?此事您大可問問您身旁的賢王叔,看看賢王叔怎麼說?”
眼見自己被牽扯進來,楚墨風輕咳一聲笑著說到:“啟稟陛下,太子殿下所言一點也不差,于志寧、杜正倫等人皆是腐儒,且這些人與齊王長史權萬紀一般,僅僅是為了獲取陛下的讚譽和賞賜,從而忘記了當初陛下任命其的初衷,故而此事臣弟也贊同乾兒的說法。”
聽到楚墨風這一番說辭,李承乾不由地放聲大笑,而李世民則是一臉驚詫地望著楚墨風,“墨風,你......難道你也認為此子今日之舉乃是正確的?”
話音一落只見楚墨風擺了擺手,笑著說到:“陛下,臣弟只不過就事論事罷了。”說完轉身對著李承乾,緩緩地從背後摸出自己的焚天滅世,指著人群中的一人大聲喝罵到:“侯君集,你個狗東西給老子滾出來,縮在後面算什麼本事?有膽量慫恿太子和齊王謀反,而今兵戎相見卻龜縮在後面,莫不是你們老侯家皆是屬縮頭烏龜的?”
被楚墨風這番呵斥所驚詫,只見李承乾身後走出一名長相陰鷲的中年男子,一身甲冑手持長劍對著楚墨風冷冷地說到:“就知道你是個難纏的角色,若不是老夫將你麾下的人馬盡數調走,估計今日還真不好再踏入這太極殿內。”
眼見侯君集出現,李世民這才反應過來,緩緩地站起身指著侯君集忿忿地說到:“侯君集,朕自認待你不薄,你為何要慫恿朕的兒子謀反?”
“不薄?陛下真是敢昧著良心說話啊。”聽到李世民的話,侯君集冷哼一聲說到:“當年老夫不過是與隱息王走得近了些,陛下因此記恨老夫,好吧,當初之事老夫也自認做得有失偏頗,那後來呢?”望著身穿龍袍的李世民,侯君集忿忿地說到:“我們一群人將陛下送至高位,所有人都有了封賞,而老夫呢?原地停滯不前多年,好容易爬到了兵部尚書的位置,卻因為一件小事被攆下去,至今不再踏足太極殿一步,這就是陛下所謂的待我不薄?”
說到這侯君集指著一旁的李承乾說到:“好在後來老夫也算是想明白了,既然當年陛下的位子是靠政變奪來的,那老夫為何不擇一明君,再次發動一場政變,屆時老夫也算是從龍功臣,豈不是妙哉?”隨後侯君集冷冷地望著李世民身旁的楚墨風說到:“唯一的一個麻煩就是你和你麾下的人,好在老夫略施小計將你的人盡數調走,現在太子殿下身後有三千東宮衛士,而黃岡內還有將近一萬名死士,老夫倒要看看,單憑你楚墨風和李世民二人,如何能夠殺出這重圍?”
本以為一番話能夠嚇到二人,誰知楚墨風突然‘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哎喲,本王真的好怕啊,不過潞國公是不是忘記提及你在金州、幷州以及定州三地聯絡的那些所謂的從龍大軍了?”
聽到這句話,侯君集眼皮一跳,有些忐忑地望著楚墨風說到:“你怎麼會知道的?”
“別問了,實話告訴你吧,修羅鐵騎是離開京城了,只不過沒有隨你所願前往西北,而是兵分三路奔赴金州、幷州和定州,目的就是剿滅你的援兵。”有些輕佻地對著侯君集擺了擺手,楚墨風饒有興趣地說到:“至於小爺麾下的不良人,的確是前往晉州了,只不過你真的以為小爺麾下只有這點人馬嗎?”
話音一落只見太極殿內的各個角落裡,走出來數名手持兵刃的人,而此時大門外有人對著內裡喊到:“啟稟太子殿下,皇宮外衝來一隊人馬,人數大約在兩萬人左右,看服飾像是娘子關守軍,現在正對我部發起攻擊,屬下們快抵擋不住了,還請太子殿下示下。”
娘子關守軍,聽到這幾個字侯君集面色驚恐地指著楚墨風說到:“你已經不是兵部尚書了,沒有權利調動京城外的守軍進京,你這麼做等同於謀逆,誰給你的權利?”
“是朕,朕准許賢王這麼做的。”只見李世民緩緩地從龍椅背後抽出一柄步槊,忿忿地指著侯君集說到:“此事當然是朕默許的,你們的計劃朕早就知道了,只不過朕一直不願意相信乾兒會謀反,故而朕一直等到今日,沒曾想乾兒你太讓朕失望了。”
見狀楚墨風突然從懷中摸出一塊金牌,高高舉起之後對著殿內的人大聲喊到:“諸位聽著,宣太上皇臨終前口諭。”
一旁的李世民聞言,先是看了一眼楚墨風手中的金牌,而後當即跪在地上恭敬地說到:“父皇在上,兒臣恭聽聖喻。”
大殿內李承乾和侯君集等人眼見李世民跪下,紛紛跪了下來,楚墨風見狀緩緩地說到:“太上皇口諭:朕深感命不久矣,奈何朕近些年察覺到皇孫承乾思想激進且容易被他人左右,朕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倘若日後承乾繼承大統,需由朕之義子楚墨風從旁悉心輔佐,若是承乾不堪大任,則由楚墨風告知皇帝,改立皇孫李治為儲君,日後一旦儲君繼位,需由楚墨風悉心指導。”
話音一落李世民當即高聲喊到:“兒臣謹遵聖喻。”
而楚墨風則是對著殿內的東宮衛士說到:“念及爾等皆是受到侯君集等人蠱惑而行事,此刻放下兵刃離開太極殿,本王可代表陛下饒恕爾等死罪,如若有人意欲負隅頑抗,屆時莫怪本王手中雙鐧不講情面,速速退去!”長年征戰殺伐,使得楚墨風這一通話語中挾裹著凜冽的殺氣向著對面衝去,似乎是感受到了對方的殺意,李承乾身後的東宮衛士接二連三地放下了手中的兵刃,緩緩地退出了太極殿。
見此情景楚墨風指著侯君集冷冷地說到:“這麼些年的恩恩怨怨,今日一併瞭解了吧。”說完楚墨風腳下一蹬,整個人向著侯君集衝了過去,“陛下,你兒子交給你處理了。”
聽到楚墨風的話,李世民挺著步槊大步地走下臺階,忿忿地說到:“逆子,今日如若你將朕斬殺當場,朕背後的這張椅子你去坐。”話音一落手中步槊隨著手腕一擰,對著李承乾刺了過去。
眼見楚墨風衝來,侯君集也深知此刻已然是不死不休的場面了,當即挺著長劍向著楚墨風衝了過去,兵刃相交之際,許久不曾征戰的侯君集,哪裡是楚墨風對手,頃刻間便被楚墨風擊倒在地。
而另一邊由於腿腳不便,李承乾也很快敗落,頹然地坐在地上,面如死灰地望著李世民......
有道是虎毒不食子,且看李世民大索天下,再看楚墨風晉州查案,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