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是世仇波蘭和立陶宛王國,佔領著斯摩稜斯克為首的一系列重鎮,時刻威脅莫斯科。
西南是藩屬於波蘭的烏克蘭,來烏克蘭大草原上威脅也很嚴重。
南面就是幾個世紀內無數次侵襲羅剎國的奧斯曼藩屬國克里木汗國。
只有南方草原上是聽命於莫斯科,但仍獨立於沙皇俄國之外的頓河哥薩克人。
在沒有現在這個崇禎的歷史上,入關的滿清還在忙於和南明爭奪正統地位,無暇北顧及。
然而現在不同,四面受敵的羅剎帝國遭遇了遠東地區的一號強權,那就是已然復興的大明帝國。
最近大明像發瘋似的,突然發動對羅剎國的攻擊,遠東地區迅速喪失了大片領土。
本以為遠東地區雖說兵力不多,但好歹哥薩克騎兵的戰鬥力還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能撐上一陣子。
再加上還有眾多要塞,好歹能打上一年兩年的,讓正陷入瑞典和波蘭等國戰爭的主力回撤應該夠用。
事實證明,阿列克謝這小腦袋瓜子把自家哥薩克想的太牛逼了。
他們碰到華夏民族英雄岳飛率領的龍騰軍,黃得功率領的龍騰軍只是岳飛的分部。
並且現在岳飛麾下還都裝備大明先進的火器,結果可想而知,他們那點可憐的哥薩克騎兵被摧枯拉朽般擊殺乾淨。
然而這還不是最壞的訊息,就連好不容易入侵控制的哈薩克汗國也被大明迅速滅國。
前不久羅剎國剛剛結束同波蘭的戰爭,因為連年征戰,國庫基本上已經空空如也。
在這樣的形勢下,沙皇阿列克謝明白,羅剎國必須傾盡國力一戰擊潰大明軍隊,不然滅亡的就是沙俄帝國。
於是,在明軍入境之前,沙皇開始集結國內各個地方能征善戰的兵力。
當然西面和南面的兵力他沒有敢動,這兩個方向還要留著兵力看著奧斯曼和波蘭立陶宛。
可是他的兵力還沒有集結完成,大明皇帝御駕親征率領明軍和海外兵團已經渡過伏爾加河。
皇帝親征,帝國幾大戰神出動,西征大軍雖經歷了狂風沙浪的洗禮,但大家皆信心十足,戰意高昂!
伏爾加河畔,浩瀚的明軍大營中,連綿的營帳如眾星拱月般環繞御營。
御營內,幾盞電燈透過宮燈玻璃罩散著穩定柔和的光,紫檀小架上,宣德爐裡爬出嫋嫋的檀香。
寬大的紫檀條案上,一隻細杆硃筆蘸了七分墨,在後勤部的奏陳上飛快批覆。
後勤給養問題可以說是整場戰爭成敗的基礎,明軍戰線長達百里,部隊成份複雜,交通困難,地形不利。
根據後勤部呈報上來的統計,輜重隊將這些糧草運送到前線,需要三千多輛馬車和兩千多輛牛車。
還需要十萬頭挽畜及五萬匹戰馬,每頭挽畜每天就要消耗近十萬斤飼料。
為了避免拿破崙徵俄的悲劇發生,朱由檢的戰略計劃是,展開一兩次規模浩大的總決戰,殲滅沙俄軍主力有生力量,在短期內佔領莫斯科,迫使俄國舉國投降。
如果一旦遭遇拿破崙似的戰役,朱由檢並不會擔憂,他還有自己的底牌可以保證大軍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