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幸的是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亂世,手中兵馬也不足以和清兵抗衡。
他本人可以說是南明諸帝中較有能力的皇帝,只可惜在錯誤的地點選擇了錯誤的勢力,才使得他無所建樹,最終隆武朝廷的復國計劃失敗。
朱由檢前世對明末歷史的瞭解,讓他對朱聿鍵還是很感到可惜,既然唐王在眾多藩王中是最有能力的一個,那麼朱由檢就給他發揮能力的機會。
開始準備讓他去南洋的,後來朱慈烺和朱慈炯兄弟的出現,朱由檢就把南洋管理權給了定王朱慈炯。
倭國對華夏的傷害極大,朱由檢肯定要拿下這個卑賤的國家,唐王朱聿鍵就是朱由檢心中管理倭國的最佳人選。
在接到皇帝的密旨後,唐王就開始招兵買馬,別看他只有兩千人馬,可是這兩千人都是中原大地年輕精英。
唐王招兵物件,不但身體素質要強壯,還要能吃苦耐勞,對國家和民族有極強的認同感,並且還要頭腦靈活,對火器有感覺。
他知道現在不是拿著冷兵器,憑著一腔熱血拼命的時期,專門上奏皇帝,要求指派軍中教官幫助他們訓練新兵。
在接到唐王的奏報後,朱由檢不但讓戚繼光派出十個戚家軍百戶,還派出五個錦衣衛教他們貼身搏鬥的技巧。
現在這些人都在唐王麾下任軍隊百戶,在他們嚴格訓練下,唐王這兩千軍隊戰鬥力和凝聚力都很強。
也許有人會說,朱由檢派出錦衣衛和戚家軍百戶,在朱聿鍵麾下擔任軍隊要職,唐王難道不擔心是監督他的眼線嗎?
說實話,唐王還真的不在意,他沒有作亂造反的想法,根本不在意皇帝派人控制他的軍隊,本來就是大明軍隊。
雖然軍隊頭目是皇帝派來的,只要朱聿鍵不造反,這些人一切都聽從唐王指揮,無論跟著什麼人,他們只忠於大明。
接到聖旨後,唐王立即集結隊伍,每人只攜帶三天口糧,帶上少量日用品,跨上戰馬快速向福建出發。
大明海路軍兵發琉球群島,而朱由檢也沒有打算繼續在後宮夜夜笙歌,他準備第二天啟程趕赴大明西北檢視旱情。
在臨行之前,朱由檢還要視察大明兵器製造局,大明今後的走向和這個部門有密切的關係,也是最讓朱由檢重視的部門。
當朱由檢帶著阿青和皇家衛隊,出現在兵工廠大門前時,駐守在這裡的守衛立即上前見禮,並快速開啟大門。
在整個大明,也只有朱由檢可以隨意進入兵工廠,上次太子來時吃了閉門羹。
接到皇帝到來的訊息,宋應星畢懋康趙士禎子軒等人,立即從工廠跑出來迎接。
“參見陛下。”
“免禮平身,朕交給你們的任務是否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