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還有國家為了向大明納貢不惜大打出手,這就是戰國時期的倭國。
我們東邊的鄰國,從始至終,都是對我們覬覦已久。
當華夏強盛的時候,他們想法設法佔咱們的便宜。
當華夏國力衰微的時候,他們露出狼子野心。
明朝嘉靖時候兩夥倭國人為了爭相向中國納貢,竟然大打出手,貽笑大方。
當時大明君王認為天朝富有四海,四夷都是茹毛飲血不開化的民族。
向華夏稱臣,奉獻給華夏上國禮品,華夏不必佔他們便宜,更不必以此斂財。
反而恩賜更多,只要他們能聽話,能奉中華為嫡統。
這種要面子不要裡子的思想從漢朝就有,隋朝楊堅時達到極盛,但連綿不絕,一直到清末。
當時倭國處於諸侯割據時代,將軍的權力式微各個豪族相繼掌控地盤。
而明朝實行海禁,不隨便和外國人通商做生意。
於是向大明朝納貢,從而換得賞賜,成為日本與中華貿易的一種方式,而且這種方式包賺不賠。
當時倭國大名大內氏派遣宗設謙道和細川氏派遣瑞佐分別向大明前來納貢。
來大明納貢,必須持有國書,當時叫做“勘合”,以此證明並非阿貓阿狗,而是合法的政府。
當時持有“勘合”的大內氏,那麼按道理來說,這次納貢本就沒有西川氏什麼事了。
但是細川氏除了正使瑞佐外,聰明的派遣了原本是中國人的副史宋素卿。
這個宋素卿深知在大明辦事的潛規則,用重金賄賂了主事的寧波市舶太監賴恩。
雖然大內氏來得晚,然而後發先至,不僅在宴會上坐在上座,驗貨的時候還先於大內氏。
這一下,贗品就要成真,狸貓就要變成太子了。
大內氏主使宗設謙道著急啊,辦不成事不說,還被羞辱了一番。
於是,宗設大怒,先是誅殺了瑞佐,又對宋素卿追殺不已,嚇得宋素卿從寧波一路跑到紹興城裡躲了起來。
宗設知道此事已經不可收拾,暴露出血液中的強盜天性,沿路燒殺搶擄,對當地居民造成很大損害。
追擊的備倭都指揮劉錦、千戶張鏜等明朝官兵戰死,指揮袁班、百戶劉思還被擄走。
這也不能怪明朝將士無能,咱們是好心待客,誰知道寇賊如此猖獗。
事情傳到朝廷,嘉靖皇帝氣急敗壞,下令把福建、浙江的通商口岸都給關閉了,僅留廣東一處。
而宗設一行人乘風回日本的途中,有一艘船遇到風浪飄到朝鮮,朝鮮當時殺了三十多個,擒獲二十個,遣送到明朝處理。
明朝政府將剩餘的盡皆處死,而躲在紹興的宋素卿也被揪出來了。
這個始作俑者宋素卿,原名朱編(這個名字...),因為是此事的禍根,也伏誅就死。
可笑的民族,別人的使團都是和平的使者,這幫人卻是瘟神一般。
這件事就叫做“爭貢事件”,其實就是一個窮國的兩夥人為佔咱們的便宜鬧出的屁大一點事,沒想到埋下了深遠的後果。
從此後,倭國和明朝的正常貿易基本被關閉。
他們就鬧出倭寇到東南沿海尋釁鬧事,燒殺搶掠,直到民族英雄戚繼光的出現,才徹底平滅了倭患。
在朱由檢心裡,宗主國就是宗主國,藩國必須納貢。
來了大明有吃有住,但來回路費眼看他們納貢多少而定。
敢和大明玩手段的藩國,別怪大明不給他們機會。
那些國家明顯是看大明內亂不斷,想兩頭押注,可是大明已經統一了,難道他們不知道嗎?
於是朱由檢猛一拍龍書案怒道:
“傳旨,這次納貢五國三年內不需要納貢,三年後納貢物品必須是金銀珠寶和糧食等,每年價值二十萬兩白銀,大明只提供他們吃住,其他國家同樣如此。
以前藩國今年不來納貢的,另外增加十萬兩白銀,不然後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