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和馬刺的第二戰,麥迪首節爆發,單節砍下21分。
第二節,喬海讓麥迪休息,換上雙控加拉希姆,打了半節左右的時間,馬刺縮小了分差,灰熊的領先還剩6分。對上馬刺,灰熊有些過於依賴麥迪的發揮了,沒有麥迪,不管是雙控組合還是拉希姆,對上馬刺的雙塔中的任意一個,結果都是被壓制。
所以,麥迪休息了半節時間,喬海連忙換人,把麥迪換了回來。
這場比賽麥迪的狀態確實不錯,第二節重新出場,又是一波連得7分,灰熊擴大領先的優勢。
半場結束時,兩隊的比分是61:50,灰熊領先11分。
下半場一上來,喬海就上了純主力,麥迪繼續爆發,無論馬刺如何調整,都擋不住麥迪的得分,這場比賽,因為麥迪的出現,兩隊間的平衡被打破了,三節沒打完,灰熊就領先了20分。
波波維奇也是乾脆,三節結束,他就撤下了主力,放棄了這場比賽。
沒辦法,波波維奇也很無奈,分差太大了,灰熊三節拿下90分,平均每節30分,從資料來看,灰熊的進攻爆了,麥迪三節砍下43分,馬刺三節落後20分。
如果馬刺還想追分,那第四節,他們必須要防死灰熊,然後贏灰熊一個20分。
仔細想想,防死灰熊已經不可能了,全主力的情況下,第四節灰熊的得分不會低於25分,想贏球,第四節馬刺起碼要得到45分,馬刺是防守打法,就算向灰熊學習,打一大四小,一節最多也就拿個30分。
所以,這場比賽馬刺已經不可能贏球了。
波波維奇自然乾脆,放棄了這場比賽。
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讓他這麼幹脆——馬刺已經贏了一場灰熊的主場了,不管怎麼說,這個系列賽,馬刺已經是領先了,就算這場輸了,接下來兩場主場比賽,馬刺好好把握,甚至有機會直接拿到賽點。
……
隨著終場計時器的蜂鳴聲響起,灰熊主場以120:98,22分大勝馬刺,扳回一場。
這場比賽灰熊的進攻完全開了,四節比賽打下來,拿了120分,平均下來,每節恰好是30分,2000年這個防守為主的時代,每節拿下30分十分的難能可貴,尤其是灰熊的對手還是馬刺——擁有蒂姆鄧肯和大衛羅賓遜的馬刺。
就這樣,打完一場比賽,輿論又逆轉了。
“灰熊第二場狂勝了22分,用進攻擊潰了馬刺的防守,這場西部半決賽的對決,誰勝誰負還不好說……”
史蒂芬史密斯對這場比賽做出評價,但誰又能想到,幾天前,灰熊輸給馬刺之後,這位叫史蒂芬史密斯的ESPN專家、評論員、解說員狂踩灰熊,認為常規賽被馬刺三次擊敗的灰熊首場主場比賽就輸了,這證明了灰熊不是馬刺的對手……
結果僅僅幾天時間,史蒂芬史密斯就打了自己的臉。
同樣自我打臉的NBA專家記者為數不少,反正贏了吹輸了踩,這群記者也算是把這六個字做到極致了。
打完兩場主場比賽,灰熊和馬刺打成1:1平。
西部另一組對決,湖人和開拓者也打成了1:1平,湖人主場先贏了一場,比分是109:94,接著,第二場比賽,開拓者客場就扳回了一場,比分是106:77,湖人輸的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