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不在軍中,曹仁便成為了親族將領中的領袖,眼見夏侯淵和曹洪竟為了爭奪和呂布交手的機會而爭吵,他便站了出來教訓了他們兩個。
這時曹操看著沉思著的郭嘉,問道:“奉孝,你有什麼想法?”
郭嘉回答道:“主公,呂布在此守候我們已久,看來是早有準備,我看還是暫時避開其鋒芒比較好。”
郭嘉此話剛一出口,眾親族將領們便大聲叫道:“什麼,避開他?”
曹洪首先跳了出來不服道:“軍師,你這是什麼話,呂布來到兗州和我們爭地盤,我們好不容易才回來,就是為了要好好教訓教訓他。你卻說要避開他,這算什麼事?”
這時曹仁也冷冷地說道:“說不定軍師覺得我們根本不是呂布的對手,所以才想讓我們繞開走吧?”
這曹仁並不是個魯莽之人,對於戰場形式是有一定見解的,但他此時卻和郭嘉唱起了反調,並不是他不清楚如今的形式對曹軍不利,而是他始終咽不下郭嘉奪取親族將領軍權的這口氣,所以他才會在這種時候還要拆郭嘉的臺。
但郭嘉卻不以為然地說道:“諸位將軍稍安勿躁,請聽郭嘉一言。”
“孫子云: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我軍從徐州長途跋涉而來,如今早已疲憊,而呂布軍卻在此等候我們多時,如果我們不顧軍隊勞累,而強行與養精蓄銳的呂布軍開戰的話,即便我軍兵力多於呂布,也是必敗無疑。”
“胡說八道!”
曹洪忍不住打斷了郭嘉的話,怒道:“我們遠道而來不就是為了打敗呂布嗎?你卻找這麼多亂七八糟的藉口,是不是覺得我們不是呂布那廝的對手呀?”
這曹洪可不懂得什麼是以逸待勞的兵法,他只知道上陣廝殺,也不管對手是誰,條件是否有利,總之只要是有敵人出現,他就會第一個衝上前去與他們鬥個你死我活。
更何況,曹仁也
在一旁說著風涼話,道:“軍師,要說兵法的話,我們這些大老粗們,雖然不如軍師你瞭解,但多少也懂得些,我只知道,兩軍交戰,靠的就是勇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如今我軍剛回到兗州,正是鼓舞全軍士氣的大好機會,如果不在這裡與呂布決勝,而夾著尾巴逃之夭夭,別說讓全天下人嘲笑我們膽小如鼠,就連死守甄誠的文若和元讓他們,聽到這個訊息之後也會大失所望,更別說跟隨我們回來的這隻青州軍軍心未穩,一旦避戰,讓他們感到我軍怯懦無用,必會叛逃,到時候,軍師你可擔當得起這個責任?”
這曹仁雖然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大老粗,但說起道理來卻頭頭是道,還拿出曹劌論戰的典故來,說明士氣的重要性。
誠然,曹仁說的話聽起來有些道理,但卻是強詞奪理,如今曹軍的情況,和當年魯莊公面對齊軍時的情況並不相同,生搬硬套的話,只會落得慘敗的下場。
但郭嘉雖然知道此戰不能硬打,卻無法讓這些將軍們明白其中的道理,於是他轉頭對曹操說道:“主公,曹仁將軍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既然如此,我們何不打個賭,看看到底誰判斷的比較準確?”
曹操並沒有因為大敵當前而感到緊張不安,相反,當他聽到呂布的大軍就出現在前方之時,心中反而輕鬆了起來。
因為這樣一來,甄誠那邊的壓力就降低了,並且最重要的是,他可以在這裡將呂布一舉擊敗,一勞永逸。
說實話,對於這場戰鬥,曹操還是滿懷信心的,他始終覺得呂布不過是個有勇無謀的武夫,即便身邊多了個陳宮,能耐也不過如此了。
既然他們沒能在曹操返回兗州之前將這裡完全佔領,說明他們的路也走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