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上陣殺敵雖然勇猛,卻對縱橫之術一竅不通,不知決勝天下之法除了戰場廝殺之外,還有別的辦法!”
邊讓繼續說道:“想當年蘇秦、張儀,憑三寸不爛之舌遊說各國,使天下諸侯俯首稱臣。在下雖無蘇、張之才,但區區一個濮陽城卻也難不倒在下,張將軍可以不相信在下,但如果壞了主公的好事,可擔得起這個責任嗎?”
面對邊讓的指責,張遼並沒有生氣,而是耐心地說道:“邊讓大人誤會張遼的意思了,張遼只是覺得,這荀彧與曹操關係非同一般,是不會輕易投靠主公的,他之所以這麼說,很有可能是在用緩兵之計,爭取逃跑的時間。”
見張遼不相信自己,邊讓氣憤不已,他自持功勞巨大,在呂布軍中應該受到最高的尊敬,才對得起他名士的身份,和所立下的這麼多功勞。
但這個張遼,似乎總是和他過不去,一再刁難針對他,不僅讓軍營裡的衛兵阻攔他進入主將大營,還對他遊說濮陽城的成果提出質疑,這不光是對他能力的一種懷疑,更是對他人格的侮辱。
所以邊讓才會如此生氣,對張遼的所作所為恨得咬牙切齒。
但邊讓卻不知,其實張遼統兵一向如此嚴厲,不論是誰來到大營,都不能隨意行走,這不是針對他邊讓一個人而已。
至於濮陽城的事情,張遼也是真的感到可疑,才會提出自己的意見,但這些事情,卻成為邊讓對他產生仇恨重要原因。
邊讓氣得面紅耳赤,對張遼冷冷地說道:“張將軍也太自以為是了吧?那荀彧與曹操關係再好,也終究是個人,是人就會有感情,他自己不怕死,但他難道不顧及自己家人的安危嗎?”
“如今明眼人都知道,兗州早晚都是主公的地盤了,那荀彧如果敢在我們眼皮底下耍花樣,就不怕主公將來找他算賬嗎?”
面對邊讓咄咄逼人的質問,張遼一時竟無言以對,畢竟他對此事也只是憑經驗和直覺猜測,沒有真憑實據,而且邊讓說的話雖然有些自以為是,但也確實都是實情。
這濮陽城雖然仍在荀彧手上,但遲早都是呂布的囊中之物。
一旦濮陽落入他們手中,那兗州便算是呂布的了,荀彧再這麼做,也是無謂的掙扎。
他如此聰明,不可能會做這麼愚蠢的事情來,所以張遼一時之間也想不明白,荀彧會這麼做的原因。
也因此,張遼回答不上來邊讓的質問,從而默不作聲。
見張遼無言以對,邊讓就像打了勝仗一樣驕傲,繼續說道:“我看,張將軍擔心荀彧使詐是假,擔心我邊讓獨佔功勞才是真的吧?”。
見邊讓竟得寸進尺,對張遼出言不遜,張遼即便涵養再好,這時也不禁怒了。
只見張遼怒視著邊讓,義正言辭地說道:“邊讓大人,我張文遠雖然不是聖賢,做不到事事公正,但張文遠也絕不是個見利忘義之徒,會為了搶功勞而誤了主公大事!”
張遼本就是個極其威嚴的將軍,如今生氣之後,神態更是令人畏懼,讓人不敢直視。
邊讓看到張遼發怒後,嚇得低下頭,不敢再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