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他指著人群中正交頭接耳,神情怪異的袁紹那幫人,告訴袁術,他們也在計劃著拉攏袁渙所說的那些人,而他卻已經先行一步,以家主袁逢委託人的身份早早地就開始接觸這些人了,並和他們談好了條件,他們許諾,只要袁術本人和他們當面接受這密約,他們就將支援少嫡子袁術。
而袁渙所說的這些人,正是袁家地位最高的幾位長輩,只要袁術得到他們的支援,就算是汝南袁氏承認的繼承人了,這樣一來,別說哥哥袁紹不能再對他怎樣,就連支援袁紹的那些人,都要提心吊膽地過日子了。
聽完袁渙的解釋,袁術這才恍然大悟,他並非完全是一個蠢鈍之人,對於家族中的爭鬥早就習以為常了,而且他也知道,哥哥袁紹一定會在父親袁逢死後,跟自己徹底撕破臉皮,到那時,勢必要有一場激烈的爭鬥了。
但是他沒想到的是,父親袁逢剛死沒多久,在父親的葬禮之上,這場兄弟間的鬥爭,就已經開始了。
不對,如果照袁渙剛才說的話,應該在他父親還未死之前,袁渙就已經開始行動了,那個時候起,這場戰爭,就已經打響了。
對哥哥袁紹的恐懼,迫使袁術不得不聽從袁渙的話,去見家族中最有影響力的那些長輩們,由他們出頭,承認袁術在這個家中繼承人的地位。
果不其然,有了袁渙此前的周旋,袁術沒費多大力氣,就得到了家族長輩們的支援,袁渙乘機放出這個訊息,嚇得袁紹連夜帶著部下逃到了河北,並在那裡落腳,藉著袁家的威望,漸漸闖出了名堂。
不得不承認,這袁紹的才能確實要比弟弟袁術強太多了,假如說袁逢當初將袁渙交給袁紹,而不是袁術,那汝南袁氏所支援的繼承人,也一定會是袁紹,而不是他袁術了。
如果袁術離開了家族,以他那點見識和氣魄,恐怕連淮南都沒走出去,就已經死了,更別說在遠離家鄉的地方闖出一片天地了。
也是袁逢心不夠
狠心,要是他下定決心將整個家族交給大兒子袁紹掌管,那他們袁家的成就,將無可限量。
只可惜,他的愛子心切,拖累了袁紹,也給了其他人爭奪中原霸權的機會。
袁術回想起袁渙對他的種種幫助,一時不忍再羞辱這位老臣,於是制止住了紀靈。
紀靈一臉疑惑地看著主公袁術,換做是以前,見到這麼好的機會,他怎會輕易錯過?哪怕是七老八十的老朽,哭著喊著跪在地上向他求饒,他也不會有一絲憐憫和負罪之感,反而越是這樣,他越高興,要加倍凌辱這些弱小之人。
這就是袁術的性格,也是袁渙所擔憂的,所以他才會不厭其煩地勸說袁術要改掉這個毛病,以謙卑的態度對待有才識的名士,而不是整天跟那些酒肉朋友吃喝玩樂。
但袁渙的不厭其煩,卻讓袁術十分厭煩,他甚至一見到袁渙的樣子就感到反胃,所以總想著辦法羞辱奚落他,為的就是讓他知難而退,不要再總是對他沒完沒了地說教了,如果不是這樣,以袁渙最初的那些功勞,絕不可能還只是區區一個幕僚而已,如果他肯再說點好聽的話,袁渙肯定會是袁術身邊最倚重的肱股之臣。
可袁渙偏偏就是唯一一個敢在袁術面前說他不對的人,惹得袁術心煩,也讓他成為如今的這種樣子。
所以當紀靈想再度羞辱這個老臣的時候,袁術出於良心突然發現,阻止了紀靈,因為在他心裡,對於袁渙的感激,多少還是有一點的。
袁渙走後,袁術頓時感到周圍清靜了,現在再沒有刺眼的人來煩他了。
而就在此時,又有急報傳來,一個士兵匆匆跑到袁術面前,躬身抱拳說道:“啟稟主公,我們在境內截獲一封密信,似乎是從荊州而來的!”
聽說這封信來自荊州,袁術的心一下子就提起來了。
要說如今有哪個比曹操更令他袁術厭惡的敵人,
便非荊州劉表莫屬了。
這個佔據著荊州的諸侯劉表,雖然也和陶謙一樣,是個年事已高的老人,但不同於陶謙的懦弱無能,劉表對於治理自己的領地有一套卓有成效辦法,使得這個戰火不斷的年代裡,荊州依然能保持著安定繁榮的景象。
與此同時,荊州的富強,也使得劉表擁有了相當強大的軍力,對淮南的袁術形成了一定的威脅。
因此,相對於北邊的陶謙和曹操,袁術佈置在西南面防範劉表的兵力要更多。
而此時,當他聽說截獲了來自荊州的密信,心裡不由得緊張了起來,這個節骨眼上,難不成這劉表老匹夫也在打什麼歪腦筋不成?
如今正值亂世之世,各地諸侯紛紛擁兵自重,不光立足於中原的諸侯們劍拔弩張,想要成為稱霸中原的王者,就連偏遠的邊境,那些原本為大漢戍守邊疆的大將們,也紛紛組建起了自己的勢力,妄圖劍指中原。
所以,更別說身在荊州的劉表了,那裡並非偏遠之地,他的位置遠不是公孫瓚和馬騰之輩所能夠比擬的,甚至於身在河北的袁紹,隔著一條黃河和中原相望,還有一個曹操守在黃河的對岸,想要渡過黃河入主中原,還得問問這個曹孟德答不答應,而荊州劉表,就頗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意思了。
更有一點,原本荊州就是個富庶之地,魚糧富足,又有劉表苦心經營多年,荊州的財力軍力皆不遜於中原各大諸侯,如今徐州戰亂,不光是中原各地的諸侯們虎視眈眈,連身在荊州的劉表,似乎也打起了入主中原的心思,這封密信,就是最好的證明。
袁術急不可耐地拆開了密信,讀起了信中的內容。
隨著他將這封信看完之後,他原本剛輕鬆下來的表情,又變得神色凝重了起來。
看到袁術這樣子,一旁的楊弘不由得好奇地問道:“主公,這信上到底寫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