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4月,我在福島見到了改變我認知的神!」
看到了這句話後,淺羽風間眯了眯眼。
繼續翻閱下去,他再也沒有在筆記本里發現和神有關的內容,也沒有提過鳩山和他之間的關係。
倒是提起了個趣事,那就是他當年能夠快速發展起來,一方面有自己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是在貴人幫助下,打通了與阿美利加那邊的關係,承擔了一部分產業轉移的重擔。
再後來,到了84年末,他開始陸陸續續的出售原先源氏固有的一批祖業,甚至連他後來帶起來的一些產業也一同出售了,一門心思定準了生物醫學領域。
用他在筆記本里寫下來的話是,他“確定一定以及肯定,50年後的未來,是生物醫學霸權的時代”。
那種信誓旦旦的姿態,讓淺羽風間眯了眯眼。
生物醫學這個領域,在早年間雖然已經有了發展的趨勢,但想要成為被眾多資本巨頭認可的“下一個新時代”,那還是差上不少的。
更何況那是84年。
可能很多人不太明白這個時間節點意味著什麼,但淺羽風間可以說是這個領域最專業的人員之一了,很快腦海裡就想起了那個時間段發生過的一系列大事件。
85年,第一批轉基因家畜誕生。
88年,大名鼎鼎的PCR技術出現。
90年,被譽為生命科學領域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
96年,上過了教科書的第一隻克隆羊誕生,兩年後,一批科學家在阿美利加羅克韋爾元件齊了賽萊拉一出啊弄死,與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展開競爭。
……
可以說,從85年開始,生物科學才真正意義上走入了全球各大高層的眼簾,並以驚人的速度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可源秀典卻在84年這個時間節點,就如此堅定的認為生物醫學這個領域將會是人類未來50年競爭的焦點?
更不要說,生物科技開始暴走式增長,那還是在21世紀,另一項深刻影響了基因編輯發展方向的技術,CRISPRCas9的誕生,才真正的讓基因編輯進入了大暴走時代。
這前後差了30年。
怎麼說呢,正常情況下,人是沒辦法理解自己認知外的東西的。
生物科學的蓬勃發展,是基於當時世界最尖端的生物學前沿技術的相互碰撞,讓人們觀察到了有意思的現象,併產生聯想,讓很多頂尖科學家認知到了這些技術的無限潛力,這才有了大力推廣的萌芽。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時候,科學聖地往往只會在那麼幾個地方反覆出現的原因。
因為身處於最前沿,就更容易在資金與技術的碰撞下“認知”到超出自己理解的事物,進而更容易“產生”新的靈感,創造出新的技術。
而新的技術的所有者,在海對岸,往往是和資本密切相關的。
當科學工作者開始對接起了各方勢力,就會自然而然的引起這些勢力的注視,並出於自身的認知和判斷,決定會不會對這項技術進一步深入開發。
然而當年的東瀛……
說實話,在這個領域裡遜色太多了,就算是他們的前沿科學工作者,都沒辦法做出這樣的判斷,因為他們連成果都沒有,怎麼可能去遊說源秀典這個財團掌控者?
無根無緣的情況下卻做出了最正確的判斷……
這種突破個人認知極限的操作,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源秀典從另一個領域,確定了生物醫學必將是下個時代的重頭戲。
他心中生出了一個微妙的念頭,但這念頭卻在頃刻間迅速擴大:
「也就是說,源秀典啊源秀典,你在84年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調整者的存在,並竭盡全力的為下一個時代做好鋪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