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徵兵令公佈的那一天,整個種花朝為之震動,此次徵兵足足徵了十萬青壯,這些人進入兵營之後便再也不曾出現,誰也不知道這些人去了哪裡。
值得一提的是,自科舉之後,金榜、銀榜和銅榜的上榜書生均已經被授予官職,在經歷了長達一週的培訓之後,被傅天仇和諸葛臥龍派往種花朝的各地縣城和郡城,開始從基層幹起。
至於效果如何,從種花像反饋的訊息來看,效果十分顯著。
好訊息接二連三的從各地傳來,可以說,這些剛出爐的書生除了年紀尚輕之外,本事還是有的。至少經歷過一週的培訓之後,各個都能治理一方縣城。
在江華接受神像反饋訊息不久後,江華終於聽到一個令其動容的訊息——幼童啟蒙書已經完成。
於是江華來到聖人閣,和之前來的有些不同,那就是變得乾淨了許多,只不過這些書生還是和原來一樣。
見到江華,所有人都一臉欣喜的望著江華,蒲松齡作為代表,也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之情,顫聲說道:“啟稟聖上,幼童啟蒙書已被撰寫出來,共分為三本,分別是幼童識字書《三字文》,此文簡單易懂,便於初學者快速習得文字。文中內容更是朗朗上口,通俗易念,若是天資聰穎者,幾日便可學會。
第二本為《千字經》,此書包含種花朝文字上千,無一重複,以四字文形式將其編撰,對於幼童認字更進一步。若是習得千字經,可自由文章,通讀報紙,書寫雜文。
第三本為《百家姓》,以姓氏為根基,築萬世之不朽,請聖上贖罪,此書未經聖上同意,以聖上姓氏為首。”
說罷,蒲松齡等百位書生均下跪,江華伸手將眾人扶起,笑道:“此事爾等做的沒錯,無需下跪。”
待蒲松齡起身之後,雙手將三本書籍呈遞給江華,江華翻看之後,發現這些書籍與自己記憶中的書籍小同大異,很多處都不一樣,不過也沒事,都是新人,以後還是可以修改的。
收起書籍,江華沒有說話,而是來到眾人面前,於虛空之中勾勒出一副光屏。
江華以手作筆,在光屏上寫出了一首詩——《正氣歌》
霎時間,整個皇宮充斥著一股滔天氣息,浩然正氣自聖人閣散溢位去,聖人閣更是金光大作,照亮整片夜空。
虛空之中,更有來自遠古的靡靡之音默唸正氣歌的內容,一時間,似乎空氣中都流動著正氣歌的韻味。
無數百姓心中響起了正氣歌的內容,聽著正氣歌,百姓身上忽然閃爍著神聖光輝。光輝更為絢爛的是那些已經高中且身為一方之地的父母官,但見這些人身上,正氣歌如陽光一般沐浴心間,開始洗滌這些人的內心。
正氣歌所帶來的神聖光輝開始慢慢改變這些人的體質,整個種花朝,在江華漸漸寫出完整的正氣歌時,宛如勾勒出一道道銅牆鐵壁,將種花朝防禦的堅不可摧。
正氣歌賦予了為官者強大的實力,賜予了為官者造福一方百姓的文寶,更是將那些隱藏在縣城或是郡城之中的邪魔鬼祟徹底消滅。
終於,江華寫完正氣歌,望著身後這些早已經沉浸在詩中的一眾書生,江華滿意的點頭,安靜的看著這些書生。
“思來想去,恐怕也只有這首詩能夠激發你們的浩然正氣了,種花朝的時間不多了,朕的時間也不多了。只有你們儘快成長起來,才能應對接下來的浩劫。”
隱隱約約,江華內心感受到了一股極大的不安,不是自身不安,而是對整個種花朝的不安。這是同時身為修煉者和皇帝所帶給江華的預感,是以,江華才會在今晚選擇寫出這首千古名詩。
自從當日見到寧採臣和馮生使出一種截然不同的能量之後,江華就已經將這股能量歸咎於讀書人的力量。
而今日,江華準備自己動手,以正氣歌成就這些殿榜書生,而他們的表現,也不負眾望。
“聖上……這這是什麼?”
寧採臣早就激發文氣,彼時,寧採臣是百人中最先甦醒的一人。望著自身黑不溜秋的樣子,寧採臣驚訝道。
江華笑了笑,直接一揮手將寧採臣身上由文氣排出的汙垢徹底清洗,然後一陣微風吹過,寧採臣的衣服被烘乾。
寧採臣清醒之後,隨之清醒的是蒲松齡,隨後,越來越多的書生醒來,當一眾書生髮現自己渾身充滿黑色汙垢時,皆是大驚失色。
尤其是發現江華還站在一旁,一眾書生頗為手忙腳亂。還未等書生開口,只見四周忽然湧現出百股涓涓細流,緊接著便將書生包裹起來。
良久之後,清流消失,清風拂楊過大殿,很快就將這些書生身上的溼氣驅散,等眾人都變的乾淨之後,江華這才說道:“說實話,吾也不知這是何物。根據吾的猜測,這是一種全新的修煉體系,是完全適用爾等讀書人的修煉體系。
此次吾藉助《正氣歌》來為爾等激發身上的文氣,此後,爾等亦可以憑藉自身修養錘鍊自身文氣。
正因此為新的修煉體系,吾也不知道盡頭為何,一切均需要爾等自行摸索。或許,等到了一定境界,爾等可達到文以載道之境界!”
“文以載道……”
一種書生早已經體會到自身變化,聽完江華這番話,眼睛越發明亮。
文以載道……這是讀書人畢生的追求。
古往今來,能文以載道的先賢也就那麼幾個——孔孟、老子、鬼谷子……細細數來,寥寥無幾。
“或許爾等可以考慮著書立說……”
當一眾書生離開聖人閣之時,江華突然想到什麼,於是提出了一個小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