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雖然嘴上嫌棄,可動作卻是不慢,即刻吩咐渾家燒水沏茶。
魏好古與范進乃是摯交,對於范進的話自然不在意,反而感慨道:“範兄,你可算是熬出頭了!”
范進沉默不語。
原身吃了多少苦頭,遭了多少罪,沒人比他更清楚。
“魏兄前番贈銀之恩,進沒齒難忘!”范進拱了拱手,面色鄭重道。
鄉試之前,范進第一個想到同胡老爹借盤纏,結果非但沒借到,還被罵了一頓。
最後還是魏好古得知此事,私底下派奴僕送來了二十兩銀子。
可以說,如果說范進人生中最大的貴人是周學道的話,那麼魏好古絕對是范進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
沒有魏好古的仗義疏財,范進根本就湊不到鄉試的盤纏,更別提高中廣東鄉試第七了!
“範兄多慮了!”
“你我二人乃是君子之交,更是多年舊識,些許黃白之物,又算得了什麼?”
魏好古滿不在乎的擺擺手,旋即命人把準備好的厚禮奉上。
與范進在中舉之前表現出來的不善交際,一門心思讀死書相比,魏好古可是出了名的‘交際花’,為人大方直爽,無論是名氣還是才氣,都遠在范進之上。
范進嘴角抽了抽,光看外在形象,魏好古絕對是氣度不凡,最起碼不裝比的時候還是好的。
只要不開口,絕對是個安靜的美男子,可惜長了一張嘴。
這次鄉試,魏好古當然也參加了。
不止是鄉試,就是之前的童子試,魏好古也同樣參加。
說起來,范進與魏好古是可是同被周學道點中的秀才,但鄉試范進一舉廣東第七,魏好古直接名落孫山,考了五百多名的位次。
按說,魏好古的才學,應當不至於如此,可誰叫他惡了考官呢?
這就是典型的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
早在童子試的時候,魏好古就自作主張求周學道‘面試’,打算透過迂迴的方式走後門。
周學道不解其意,“你的文字已在這裡了,又面試些什麼?”
魏好古躍躍欲試,“童生詩詞歌賦都會,隨便大老爺出題面試。”
魏好古本以為是個露臉的機會,卻沒想到聞言周學道當即變了臉色。
脫口而出的便是那句流傳千古的話語:“當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須講漢唐!
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該用心做文章,那些雜學,學他做什麼!
......”
當即,周學道就命人將魏好古叉了出去。
不得不說,范進能獲得周學道青睞有加,欽點案首,與脾性相投,絕對有很大的關係。
否則的話,像是魏好古這類愛好風月,喜好詩詞歌賦之輩,只會被周學道認為是‘務名不務實’。
按照一般的發展邏輯,風流才子觸怒了朝廷大員,不說與科舉絕緣,也必然前途坎坷。
只不過,幸運的是周學道雖然是個老學究,但到底是公平公正的試官,沒有把私人恩怨帶入到科舉大業上。
魏好古之所以能低低的中了秀才,還是周學道看了魏好古的卷子之後,覺得文字也還清新脫俗,這才給了一個很低的名詞,錄了他,算是給了個秀才功名。
至於舉人麼?那就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