殭屍沒了腦袋,加上被八卦鏡破了陰源,立刻乾癟下去洩出一身屍氣,很快便成了具腐屍,整個羽化池內充斥著一股子腥臭味兒。
來之前葛正清預料到會發生這種情況,因此做了充足的準備,這點傷對他來說也不算什麼,既然是來尋找無比重要的《陰陽經》,不把這裡翻個底朝天,葛正清絕不會罷手。
他發現此處修建的頗為講究,整個羽化池都由青磚砌成,圓形寶頂上畫著玉京山和眾仙,牆壁上寫著一百零八道接引咒,下方一共分了十八層,每層都放有蒲團和已死的道士,大多成了乾屍,只有少部分已經化作白骨。
最底下一塊平整的地面,是用兩種不同顏色的磚塊拼出個八卦,陰陽兩級各擺著兩口方柱形的石棺,如果《陰陽經》確實在宗壇的話,想必就被藏在石棺之內。
葛正清爬下羽化池來到石棺前將火把插好,圍著兩口石棺細細端詳,這石棺厚重樸實無華,只在元寶形的蓋子和四面陰刻下少許蓮花圖案,周圍的地磚和羽化池其他地方的青磚有著明顯的不同,年代應該更為久遠。
葛正清看出了名堂,這石棺裡十有八九坐著九星道其中兩位老祖,老祖選址華陽洞,把自己葬在這個隱秘的場所,後人在此基礎上修建了羽化池,等羽化池內再無容身之地後,才又建了上方的塔樓。
石棺太重,單憑個人無法撼動分毫,而且棺內若有異變,貿然開啟並不是明智之舉,葛正清寧願費點功夫也不願冒險。
他在其中一口棺材的棺材板兒一頭安上鐵爪,又在附近堅硬處固定好滑輪,最後用繩子將鐵爪和滑輪相連,一切擺弄妥當,他便用力拉起了笨重的棺材板兒。
等棺材板兒翹起十來公分,葛正清停下手檢視棺內的情況,裡頭並無死人,而是一層厚厚的沙子上,被擺下了一個長似炮彈的破陶罐。
把棺材板兒拉得更高後,取出陶罐捧在手中翻看,陶罐胎質酥鬆製作粗糙,卻又不失古意,兩個獸首環形耳和口簷已經破損,一看便知是上古時期的物件。
罐身一側用白色顏料畫著幅圖,雖然有些地方剝落了,但還是能看得出來,是個上半身為人類,下半身為蛇的妖怪,另一側刻著些甲骨文,這妖怪看著眼熟,貌似傳說中女媧娘娘的造型。
葛正清認為這必定是個不得了的物件兒,不然怎會單獨放在一口石棺內,其重要之處應該就在那些文字。
於是他把文字拓到了一塊布上,就將陶罐物歸原處,萬一後世子孫需要了,也可以來取。
可奇怪的是,無論怎麼擺放,這陶罐就是不如原來穩當,葛正清這才反應過來,是那層沙子不知何時都漏到了底下的一個小眼兒之中,只留下一根粗細能和小眼兒剛剛吻合的木棒留在裡頭,估計是用來堵住那個眼兒的,原先插在裡頭正好被沙子給埋住。
將陶罐靠在棺內角落,放下棺材板兒,用相同的方法又去開啟另一口石棺,棺材板兒剛被啟開一條縫,就從裡頭飄出一股濃濃的檀香味兒。
葛正清憑經驗判斷,石棺內肯定放著檀香木,為的是防蟲防蛀,說明石棺裡的不是古屍便是有寶貝。
檀香木優於樟木許多,不過古時平常人家用來防蟲的一般是樟木,用檀香木的少之又少,那是因為檀香木來自印度,價格昂貴,又是上好的制香原料,用來防蟲實在浪費。
葛正清小心謹慎起來,他拿黑紗矇住口鼻,怕的是萬一活人撥出的生氣觸碰到棺內古屍會引發屍變。
棺材板兒被一點一點拉高直至完全開啟,裡頭果然盤坐著一個老道士,他穿戴一套黑色輕紗道袍,手握拂塵擺於腿上,整個人萎縮的如同土狗大小,僅剩一層皮貼著骨頭,已然成了乾屍一具。
但令葛正清詫異的是,雖然已是乾屍,可蠟黃的面板著實詭異,並不是古屍該有的模樣,是不是用了其他防腐手段,或是什麼定屍的寶貝。
此刻看上去,這老道士口眼輕閉,面色祥和,被發現七竅的位置隱隱泛出極淡的紅色。
這紅色定是硃砂,老道士在將死之時或是剛剛死去那一刻,被人用硃砂封住了七竅,可能是怕洩了真靈無法羽化昇仙。
老道士屁股下墊的便是個檀香木的扁盒子,盒子下又被填上了沙子。
葛正清納悶,大大小小也倒了有幾十個鬥了,除非是棺材破了漏進去的,其他還從未見過在棺木裡頭故意放沙子的,沙子會把外界的水分吸進來,並不能起到多少防腐的作用。
葛正清取出一根四十來公分長的銀籤子,這是他找銀匠定製專門用來探寶的工具。
銀籤子成扁圓型,整根都有細密的螺紋,尖上有兩個小勾刺分開左右,螺紋是為了便於抓握,勾刺是方便撩開穿在死屍上的衣服,也可以勾出不方便用手取出的寶貝,銀子遇毒即黑,這籤子還能試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