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就說出了多年以後,趙雍總算是明白了的一句話:“奇貨可居。”
應徵的其實不多,也就三百,這時候,趙興才知道,自己所轄的人口是多麼的少,於是他在內心裡定下了自己領地中的基本策略——多生孩子少種樹,多生孩子少養豬。在未來,他開始在代郡砍伐那令人髮指的,鬱鬱蔥蔥到處瘋長的森林,開荒種田,為多生孩子做基礎。
當然,現在先得將生孩子的事情放一放,因為就在地平線上,轟隆隆的戰車聲和厚重的塵土揚起來了,吉凶禍福,就要有個決斷了。
三百的將士,將來不及再次躲避的趙雍趙興緊緊的包圍起來,嫻熟的擺好了守衛的陣型。趙興踮著腳尖看向那從煙塵裡出來的戰車。
五十輛,什麼概念?
按照周禮,旅由五卒,即二十輛戰車、士兵五百人組成;師由五旅,即一百輛戰車士兵兩千五百人組成;軍有五師,即五百輛戰車和士兵一萬兩千五百人組成。
然而這是春秋早期以及以前的軍制。
到了春秋末期,戰爭規模越來越大,到了戰國時期,更是戰爭動用空前。
大國需要動用的軍隊數目也不得不增加。但禮制規定“天子有六軍”,其他的諸侯只要擁有三軍以上,就算違反了禮制。於是各個諸侯國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變通方法。
各個諸侯國悄悄的將軍隊編制增加了一倍,而後再增加了一倍。
現在,各地諸侯的一個戰車配備是一百人。雖然一個旅依舊是五卒、二十輛戰車,但士兵總人數達到了兩千人,是原來的三倍多;而一個師則達到了一萬人。
現在,對面出現了五十輛戰車,五千人。
這是一個很恐怖的對比,十一比一。
趙興很忐忑,若是肥義派人來接,那是好事,若是公子傑劫殺,那就是災難。
戰車賓士到了山腳,趙雍就歡呼起來。
“為什麼歡呼?”趙興不解的問到,語氣裡有著不悅。生死一線,你哪裡來的閒心歡呼?
“裨將來啦,是趙國的裨將。”裨將,國家軍隊二把手。
趙雍躍眾而出,準備迎上,趙興再次一把拉住:“且慢,待弄清楚敵我再說。”
趙雍就責怪的掙脫:“裨將,軍中付帥,君父親信,當無可疑。”
不說這話還好,一說這話,趙興直接將趙雍抓起來,丟在了自己的身後:“君上有傳位公子傑之意,既然裨將為君上親信,怎麼能不尊君上之意?”
趙雍被這麼一提醒,當時恍然:“對啊,這個裨將從生,多與公子傑宴飲,以為知己,平時對我也是愛答不理,看來,這老小子不是好銀啊。”
被這麼一解釋,趙興直接命令自己的三百武裝:“全體舉弓。”
二百弓手立刻聞風而動,高高的舉起了手中的弓箭,這就是明白的警告對方——別過來,我很有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