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求學,一無所成,時值天下大亂,你我兄弟三人,拼一腔血勇,匡扶漢室,以保國家。
然功勞被吞,只得個縣令,又被朝廷裁撤,當日翼德為我怒鞭督郵,我解印綬系掛其頸,揚長而去。
何等恣意暢快,為兄至今猶記。”
他緩步至近前,怕傷了張飛,小心翼翼解了他背上荊棘,沉聲一嘆。
“一路走來顛沛流離,你兄弟二人隨我飄零多年,先從公孫瓚,後寄人籬下於陶謙。
備才淺德薄,無有曹操刺董之豪情,亦無袁氏累世公卿之顯耀。
年今三十有六,而功業未建,半生至此,不是失敗,就是逃亡。”
他這次沒有再哭,而是笑了,他在朗聲大笑,可那苦澀的笑意,只比哭還令人動容。
“我劉備,還真窩囊啊!”
笑止,他以目示張飛,曰:
“翼德,你是因為我劉備坐擁徐州,貴為徐州牧,而追隨我的嗎?”
“大哥,我是因為您的仁義,而追隨您的。”
“既如此,你又為什麼要因我失去了徐州,舍我而去呢?”
張飛淚流滿面,長劍擲於地上,眾皆感泣。
獨劉備笑曰:
“適才涕泣,非為徐州也,實因此行不得赴救天子,匡扶漢室。
昔年十八鎮群雄會盟討董,諸侯次第列座,獨我劉備沒有資格。
一介織蓆販履之輩,僅僅是當眾說出“光復漢室”這四個字,便引得眾人發笑。
可之後呢?二弟溫酒斬華雄,兄弟三人虎牢戰呂布,天下揚名,問昔日諸侯,而今安在哉?”
他俯視眾人,聲聲笑語裡,淚眼已潸然。
“昨日縣令,今日徐州,於備而言,無有分別,得何足喜,失何足憂?
這世間追逐利益、爭奪基業者眾,他們將仁義棄置於地,與小人同流合汙。
縱使忠義之士,也常在挫敗與自我懷疑中放下仁義道德,只以為亂世天下自古皆然。
可自古皆然,便對嗎?
備拼搏半生,矢志不渝,非為攻城略地、佔據基業,只為伸大義於天下!
我就是要明明白白告訴天下諸侯,漢室還有旗幟不倒,仗義死節之士必前赴後繼,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眾皆拜言:
“為圖將軍之志,願效犬馬之勞!”
劉備未曾料到,他這一刻,點燃了關羽、張飛以至眾人,讓他們不惜為之燃盡自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
不是仁德!不是大義!
而是那份自一個小人物心底燃起,哪怕歷經無數失敗挫折,也永不熄墮的夢想!
是織蓆販履之輩,也要匡扶漢室的堅持!
懷抱遙不可及的夢,溺死於冰冷現實,亦或是將之點燃世界?
......
而在呂布背盟,劉備痛失徐州之際,遠在潁川的袁術也迎來一位曹營貴客。
“今得子翼,真天賜英傑也!”
蔣幹:???
這叫什麼話?我是來當使節,又不是來投奔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