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兄長護持,即可高枕無憂。”
二人攜手而笑,劉備又拿出袁術書信。
“此乃袁公路假稱天子詔,所發大將軍令,今可藉此名而興師,同盟天下諸侯,北上伐曹。
還望兄長與我虛以奉命,兵合一處,同出琅琊以攻魯國。
若能乘勢擊破兗州,你我當自謀天子而迎王駕,救國安邦光復漢室。”
“這......”
呂布剛要順勢應承,忽得想起陳宮臨行前叮囑。
【唯有一事,將軍不可答應他合兵共進,則無論成敗,可謀立身之基也。】
一時間,面有猶豫之色。
“兄長,可有難處?不妨直言。”
呂布有心懊悔方才一時興起,把話說的太滿,如今被劉備引為手足兄弟,親厚至此,他又如何拒絕?
“賢弟所言不妥。
袁公路四世三公,海內人望,門生故吏遍佈天下,世間賢才半數出其門,安肯為此假稱詔令之事?
賢弟此言在兄長處說便是,切莫傳將出去,遭人記恨。”
呂布義正辭嚴,一副為劉備考慮之態,從懷中也拿出一封書信。
“今亦蒙號令,命布兵出沛國以伐濟陰,大將軍總督天下兵馬莫敢不從,實難違命。”
他一臉為難,輕拍劉備肩膀,慰之。
“我於濟陰攻曹,也可與賢弟配合,兩路齊出,必使曹軍首尾不得相顧。
待攻破兗州,你我再合兵一處,共迎天子不遲。”
劉備:“......”
......
縱使劉備有心與呂布合兵以借其勢,然陳宮以立身基業利誘在前,故此呂布假大將軍令加以推脫。
二人推諉之間,終至檄文到日,兄長、賢弟依依惜別,一出小沛以攻濟陰,一自琅琊而伐魯國,兩路齊出呼應袁術。
......
“將軍保重,此去若有難處,如此應對,可保無虞。”
“公臺勿需多言,布領兵征戰多年,自有決斷。”
臨行前,陳宮殫精竭慮,一應諸事千叮萬囑,呂布不以為意,隨口應付著。
此刻,他心中盡是攻城略地,勢如破竹,誓要再現昔日奪取兗州,逼得曹操只剩三城之地的豪情。
渾然沒注意,陳宮此刻眼底意味難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