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申生派人給父王送去一些好吃的東西,驪姬就趁機派人用有毒的食品將太子送來的食品更換了。
晉獻公哪裡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
剛準備去吃申生進獻的那些東西之時,驪姬在一旁故意地說道,這膳食是從外面送來,最好讓人先嚐嘗看,萬一有事呢。
晉獻公對驪姬的話,一直是百順百依的,於是便讓左右侍從先嚐上一嘗。
這一嘗不要緊,侍從剛剛吃了一點之後,不久便倒地而亡了。
晉獻公見到此番情景,大怒之。大罵申生不孝,想要殺父奪位,便決定要殺掉申生。
申生聞訊之後,明知是驪姬從中作梗,但還是不作任何辯解,自刎身亡。
而重耳,為求再次崛起,在齊國、楚國、秦國等地流亡十九年之後,再次歸來。
在六十二歲那年,重新執政,成為名顯一時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
聽了諸葛亮所說的故事,劉琦瞬間便明白了一件事情:“申生明知道被陷害,卻仍然留在國內。
選擇愚孝,而不選擇避禍國外,以待昭雪,導致最終被害,於國家於個人均無益處。
而重耳,在受到迫害時,遠去他國避難,最終成就一番偉業,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孔明兄是要借這個故事告訴自己,此時的自己應該選擇遠走他鄉避禍。
只要在權力爭奪中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他日,定然會捲土重來的。”
是而,劉琦對著諸葛亮說道:“謝孔明兄教我。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這就是成語‘上屋抽梯’的由來。
幾年之後,因為江東孫權的進攻,荊州江夏郡太守黃祖戰死,劉琦立刻自告奮勇地請求擔任江夏太守之職,劉表同意。
這樣做,使劉琦成功的逃過了後母和蔡瑁的陷害,併為劉備建立了‘根據之地’。
同時,也為荊州之戰,埋下了伏筆。
......
冀州之戰的一個月之後,奮武軍的十萬大軍,在韓成的率領之下,朝著鄴城的方向開拔而來。
只見奮武軍聲勢浩蕩,頗有一副不拿下鄴城,誓不罷休的局面。
鄴城之內,曹操也是準備就緒。
不僅將賈詡從涼州調了回來,更是將手下的‘能兵強將’盡數調來。擺出一副聚兵死守,和奮武軍一絕高下的氣勢。
這一次,韓成的奮武軍行事是囂張至極。
以一萬步兵為前鋒,不派一隻探馬,只管向前推進;以六萬步兵為中軍,帶著大量的糧草輜重,緩緩而行,每日只前進三十里。
這種做法,自然惹怒了鄴城中的曹操軍。
韓成這樣做,就是料定了自己有十足的把握吃掉曹操軍,要不然,何須如此猖狂?
是而,曹操軍中的‘虎豹騎’主將曹真,曹休前來曹操的臨時指揮之處,對著曹操請纓道:“主公,奮武軍實在是太囂張了!請給我倆三千‘虎豹騎’將士,我倆定會給奮武軍點顏色看看。”
曹操聽到曹真和曹休的請戰之語,對著他倆說道:“子丹,文烈,你倆說的對,韓成確實是太猖狂了。這樣下去,我軍將士計程車氣必然大受損傷!我同意你倆的出兵請求。”
正在這時,站在一旁的謀士荀攸出言道:“主公,我認為此舉不妥啊!韓成手中的戰馬眾多。
即使此次的大戰是攻城之戰,用不上太多的騎兵,但也不可能一支騎兵都不派出啊!這其中定然有詐啊。
韓成如此囂張,我覺得,定然是想引我們上鉤的奸計。
一旦我們的‘虎豹騎’出擊,他們的騎兵便會迅速殺出,困住我們的‘虎豹騎’。
到時候,我們是救還是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