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漁陽郡的泉州縣北二十里處,一支大軍正緩慢地行進著。
大軍行進的很慢,主要是因為大軍中的車輛很多,好像載著很多糧食和軍餉的樣子。
這支大軍正是袁紹派出的援軍,自冀州渤海郡而來,前去幽州漁陽郡支援袁熙的援軍。
車隊中豎著一杆大旗,上面寫著一個大大的‘張’字。
在大旗旁邊,有一名神采飛揚的將軍。
此人正是這支大軍的主將—張勇。
然而,在這支隊伍的正北方,大約距離二十里之處,烏桓軍的勇士們就像是一隻只飢餓的狼,目露兇光,等待著他們的獵物。
安安靜靜的烏桓族大軍的隊伍中,‘臨時掌舵者’烏延對著身旁的難樓說道:“難樓首領。你看看,我們和奮武軍結盟的事,多好啊!
奮武軍在漁陽縣替我們牽制住袁紹軍的主力,我們則可趁機弄點糧食和財物,這次南下就不會空手而回了。
待我們一起擊潰袁紹軍,佔領幽州之時,奮武軍要地盤,而我們要糧食,一舉兩得,各自得利,誰都不虧!”
烏桓族中的蘇僕延一派和難樓一派斗的難捨難分,自然便宜了‘中間派’的烏延。
畢竟,無論是蘇僕延掌握大權,還是難樓掌握大權,另一方肯定是不同意。
只有‘中間派’的烏延,才能滿足雙方利益,維持暫時的和平。
雖然烏延暫時‘當家做主’,但烏延沒有遂了難樓心中的報仇之願,讓難樓心生怨氣。
故而當烏延說完話之後,難樓立即語氣冰冷地反駁道:“別忘了,我們是袁紹軍邀請來的,現在卻反過來攻打袁紹軍。這事若傳出去的話,對我們烏桓族的名聲可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啊!”
烏延的話指桑罵槐,表面上在反駁烏延,實際上卻暗指蘇僕延一派之人背信棄義,不幹人事。
蘇僕延怎能聽不出難樓話中的諷刺之意?
立即反擊道:“嘿嘿!難樓首領多慮了!名聲這東西,是活著的人傳出來的,若袁紹軍都死了,誰給我們傳啊?難不成難樓首領為了信義,出去宣傳一下?那樣的話,就別怪我們大義滅親了哈。”
雖然蘇僕延說的輕鬆,但誰都能聽出其語言中的殺意。
看來難樓的話,徹底惹怒了蘇僕延。
烏延的心中大為鬱悶,自己只是想告訴難樓:投靠奮武軍是對的,烏桓族能從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沒想到難樓這個傻缺竟說出那樣的一番話,以至於和蘇僕延鬧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故而在難樓剛想出言反駁蘇僕延的時候,烏延及時的說道:“大戰在即,都少說幾句吧。打贏這一仗,比什麼都強。和個婆娘似的絮絮叨叨,也不怕勇士們笑話。”
難樓和蘇僕延聽後,只好將嘴邊的話嚥到了肚子裡,正兒八經的準備一會到來的大戰。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的時間,袁紹軍‘不出所料’的進入到了烏桓族大軍的‘包圍圈’。
烏延見時機成熟,便對著烏桓族的勇士們大聲喊道:“勇士們,糧食,財富就在眼前,還等什麼,殺啊!”
烏桓族的勇士們早就按耐不住心中的戰意......哦,不貪意。
當聽到烏延的命令之後,奮不顧身的殺了上去。
搶著殺人?
不是的,沒那個境界!主要還是為了糧食和財物。
不搶點東西,怎麼對得起自己?
袁紹軍走著走著,突然聽到一陣急促的馬蹄和殺喊之聲傳來。
主將張勇瞬間反應過來,這是敵襲。
對著士兵們大聲喊道:“趕緊將大車推出去,長槍兵在前,弓箭手在後,列陣迎敵!”
袁紹軍也是經過訓練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