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文人把你定為‘竊國賊’,即使你殺得人再多,也震懾不了他們。
因為他們反你,就能流傳千古,這正是他們所迫切需要的結果。
故而對付文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斷了他們的念想,讓他們無法為了名聲。
而這,就要從漢獻帝下手。
畢竟忠臣才會有名聲,而奸臣只會遺臭萬年。
漢獻帝的出爾反爾,會讓‘忠臣’寒心。
因為漢獻帝的一句話,‘忠臣’就變成了謀反的‘逆臣’,就像是此時跪在地上的種輯等人一樣。
韓成和李儒一唱一和,讓漢獻帝中套:不僅親自下令殺死忠於自己的‘忠臣’,而且還重賞了韓成,然後韓成在以官職換‘忠臣’之命。
殺的是‘忠臣’,也是漢獻帝的希望;救的是‘忠臣’,也是韓成的名聲。
若以後有人論起此事,誰能說韓成是‘竊國賊’?
韓成沒有稱帝,而且救了漢獻帝。
漢獻帝下令殺‘忠臣’之時,韓成以官職換‘忠臣’之命。
就憑著兩條,若韓成不是‘忠臣’卻被喊為‘竊國賊’的話,試問這天下,誰不是‘竊國賊’?
當然,此事能成功除了韓成強大的政治手段之外,韓成的自信還來自於其麾下無孔不入的情報營。
種輯等人,我放了你們又如何?反正你們的一舉一動,我已經牢牢的控制住了。
種輯等人又不是傻子,韓成的政治手段如此明顯,他們怎麼能看不出來?
但他們沒有辦法,下巴被摘掉了,無法言語;雙手還被人綁著,想死都不容易。
故而他們只能乖乖的成為韓成的工具,任其擺佈。
但他們的心中無法怨恨韓成,因為不管怎麼說,韓成救了他們一命。
他們都是君子,以恨報恩,不是君子所為。
說完話後的漢獻帝,通體冰涼,渾身無力。
這件事流傳出去之後,發生什麼結果,漢獻帝已經想到了。
雖然漢獻帝死都不願意承認,但事實就是事實—大漢將亡,並且亡於漢獻帝之手。
......
三日之後,在情報營的大力運作之下,所有的朝臣都明白了事情的‘經過’。
有極度失望的,同時也有十分高興的,最多的還是默不做聲的。
因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為官的準則之一。
朝會之上,九卿之一的廷尉孔融站了出來,對著漢獻帝說道:“稟告陛下,韓大將軍的忠心可鑑,實乃朝臣之楷模。我等認為,可封其為大司馬之職。”
韓成聽到孔融的話後,謙虛地回道:“孔大人謬讚了,都是為人臣子,怎能讓陛下為難?為陛下解憂才是臣子的本分,大司馬之事,就不要再提了。”
孔融本來還想再謙讓幾句,但韓成哪裡會再給他機會。
只見韓成接著說道:“冀州的袁紹,曾多次發動對幽州公孫瓚的戰爭,置幽州百姓的生死於不顧。而且,幽州乃是朝廷的幽州,袁紹竟然私自任命郡縣官員,無視朝廷法度,微臣懇請陛下恩准微臣率兵討伐袁紹。”
漢獻帝聽完韓成的話,在心裡暗道:“韓成啊,你不會又玩我吧?剛讓我得罪完種輯等人,又讓我得罪袁紹?你這樣不好,不能光坑我一個人啊,我扛不住啊。”
然而韓成說完之後,許多朝臣都出聲迎合道:“請陛下恩准大將軍之請求。”
漢獻帝見眾臣皆表態,故放下心來:“看來是認真的,不是玩我,哎,只要不是玩我就好。至於袁紹呢,希望你能給力點,打死韓成。”
故而漢獻帝出聲道:“寡人準了,寡人祝大將軍凱旋而歸。”
眾臣也皆對著韓成說道:“祝大將軍凱旋而歸。”
韓成看著坐在上首的漢獻帝,心中暗笑:“真上道,真是孺子可教也!這樣的漢獻帝,不錯!”